可可西里千里极地大穿越

发布: 2008-2-28 23:59 | 作者: deifwleili | 来源: 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可可西里千里极地大穿越

神秘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以可可西里山脉为核心,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其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可可西里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原生态的自然地域,周围毫无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0米到28米,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以下,最冷温度为零下40℃。由于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沸点也只有80℃。



2005年9月20日,一支车队从拉萨出发向可可西里核心地区进发,途经双湖、普若岗日、多格仁错、岗扎日、鲸鱼湖、茫崖,最后抵达青海格尔木。这一路线穿越多种气候带,可见火山、温泉、高原喀斯特、冰川冻土等多种地貌类型。车队承载着科学家、新闻媒体与后勤保障人员共50多人,作为队长的青藏高原所研究员丁林率领14人组成了穿越科考的骨干力量——科学家队伍。他们来自中科院的八个不同专业学科:地质、冰川、湖泊、动物、植物、古生物、大气物理和地球化学。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队伍朝气蓬勃,最大的43岁,最小的仅仅25岁。作为此行唯一随队的文字记者,我亲历了整个过程中一幕幕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

第一站纳木错露营的第二晚,我和科考队员住的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大帐篷。大风伴着隔夜突降的暴雨在凌晨加剧,雨水打透了帐篷接缝处的帆布和棉布两层遮挡,刮进我嘴里。帐篷的透气天窗也被大风裹着雨水乘虚而入。情况紧急,大家从睡袋中爬起来挡雨。一场忙乱过后,每个人的体力消耗都很大,高原反应令人头痛得无法入睡,只能在睡袋里翻来覆去,等待天明。清早看看帆布帐篷,隔夜的雨水已经冻成了冰晶。





从纳木错到双湖特别区一路泥泞,饱尝了陷车之苦。在班戈县城郊外的低洼地里,五辆车接连陷入泥潭。双湖是科考队进入可可西里的有人区里最后一个补给站。路上,油料补给车车体庞大、吨位重,面对路上的沼泽、水渠和颠簸不平的道路就更加吃力。黄昏,车队进入海拔4800多米的羌塘高原。但是夜色大大增加了前进的困难,车队时而在草原上的车辙中寻找道路,时而在已经修好路基的公路上躲避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水坑。最严峻的考验来自接近一个藏北小湖毕格错时的一次陷车。当时要通过一段已经修好的路基,而路面被水淹没了大约40多米,丁林队长亲自带车对周围进行探路后,决定从水中通过。但因为天黑,无法判断道路走向,油罐车右半部分车轮掉到70多公分的路基下面,车体严重倾斜,随时有翻覆的危险。

中石化的司机师傅毫不犹豫跳入水中抢险,高山协作队员也进入水中帮助救援车牵拉钢丝绳。车灯的光影笼罩着紧张的救车场面。志愿者兼摄影师陈志伟在水中探路时,一脚踏入深潭,上身衣服完全湿透。队员李建国为挖车轮淤泥,累得大口喘气。全体队员齐心努力,油罐车一阵轰鸣后终于冲出水潭。随后车队一辆辆跟随着通过水潭,为了防止车辆再次驶出路基,队员们跳进刺骨的冰水中勇当标志杆。凌晨3点,经过近20个小时陷车救车的艰苦历程,队员终于安全抵达双湖。



“十一” 当天,传来一名司机将要被送下山的坏消息。9号车司机夜里剧咳不止,经诊断为肺水肿初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如果不及时彻底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在经过紧急吸氧处置后,病人病情有所缓解,但营地海拔高,缺氧严重,医疗条件有限,必须离队后撤治疗。副队长陈永红于1日中午护送患病的司机刘勇返回双湖治疗观察。核心科考地区气温低、缺氧严重,局部气候变化无常,科考队全体队员的身体将受到更大的挑战,一旦有人员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急性恶性伤病,及时撤出会非常困难。送别的车开了,泪水难止。


转自易仟亿社区http://club.e1000e.com/2007-8/26/120022183.html
搜索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