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与界线

发布: 2006-4-12 20:49 | 作者: Rocket | 来源: 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闲下来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一种叫作界线的东西存在。


  象太平间的门,一边是生,而另一边是死。一扇薄薄的门,隔绝着两种空气。


  我曾向风信问起过这个问题,那时的女孩短发齐肩,有着深深的酒窝,我看到她在尘封的过去对我笑,然后说:界线无处不在。


  二〇〇三年的夏天我住在四十平米的屋子,屋子里有我,有风信。屋子的下方是永世寂静的空房,上方则是纤小灵敏的生物,夜幕降临时纸糊的天花板发出被踩踏的优美旋律,而我则瞪着眼在黑暗中凝视,揣度着有一日天花板会不会因不堪凌辱而让它们从天而降。


  风信还是个孩子,虽然只比我小一岁,但我知道,她从来都是个天真的孩子,灵巧却又冥固着的顽石。每个早晨我名门闺秀一般地对镜梳理长发,她总是用她稚气的嗓音呼喊:喂你那头毛梳好没有,你是要喝牛奶还是要吃牛奶豆花?我看一眼手中如丝的黑发,略微呆滞,然后说好了我就过来。


  阳台上——我是说那个可以当作阳台的地方,有一盆风信子,正西的阳光射过来,青紫的花蒙着瑰丽的光泽。留着短发的女孩是那样喜爱着风信子,所以容许我带着笑谑的口气一次次地呼唤她风信。风信子绽放的时候她的脸上有着惊悸的欣喜,花落的时候她学习林黛玉哀愁叹息,而我把快要熬成豆花的牛奶笑得喷出来——


  她,只是一个孩子。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对我说:界线无处不在。


  在充满了男女平等,满汉一家亲的世界上对我说:其实,界线无处不在。


  


  这句话我经常在风信离开之后回想,用刚买而且严重残疾的电脑书写一个个遥远的故事时我紧张不已,我怕不小心一句稚嫩的感触,泄露了我所有资本的虚假。我没有经历过生活,所以只能编织一个个不属于世界任何一方的故事,奇异的人物,奇异的经历,再加上一些仅仅用来掩饰空虚的华丽修辞。


  我是不想在舍得花时间在我这些繁冗文章上的人面前有任何隐瞒的。然而我一次次地欺骗他们,我告诉他们我的名字是水灵芝,用虚浮无边的文字使他们晕头转向,带他们走遍西海冥府,就是不带他们走入我的心。我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不想被风信所说那些无处不在的界线所拦截。


  曾向某个杂志社投过一篇文章,几个月后收到一封薄薄的书信,一个遥远的声音对我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段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很不错了,相信经过磨练,你会更好。


  然而翻开退回的稿件,曾被风信恶作剧地涂上胶水的一点仍然紧紧相连,保存完好。


  我不想说什么,我知道这一切的原因仅仅是我告诉了他们我的年龄,然后幻想他们会把我像天才一样供起来,日日烧香。所以我输得壮烈。


  从此我在网上奋斗,告诉别的人说,我的名字是水灵芝。


  


  依然记得一个几乎定格的角落,一个被称作阳台的地方放着一盆馥郁的风信子,正西的阳光照在两个少女身上,温柔而耀眼。偶然有一些不知名的鸟,悠然地划过去。


  我一直在想那些自由的生灵会不会为自己的自由而骄傲,或者它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宿命,不停地盘旋,盘旋。


  夕阳落下去的时候刮着风,有些秋天的气息。我和风信开始在灯下规矩地爬格子,她写小说,我写作业,然后同时聆听楼上邻居轻柔的脚步。


  风信的志愿是当自由撰稿人,她厌恶校园,所以从来当这些冗杂的书本不存在。但她同时离不开校园,她的生活中只有校园,所以她的小说里只有校园。我笑着看她的魔法校园里千奇百怪的暴力学生,感觉其实他们全都是风信的化身,生活在另一个奇幻的世界,玩笑轻松的世界,风信自己长不大的世界。


  手酸了,风信环顾萧条而狭小的房屋,狠狠地咬着铅笔说:总有一天,我要用电脑把我的小说打印出来,然后去出版,并且一定要超过哈里波特。我知道她与我一样,对那个戴着眼镜的幸运男孩嗤之以鼻,然而我听到她的话还是十分头大。


  风信,你才多少岁呢?


  然而短发乌亮的少女兀自不觉。原来我们是两种人。


  


  后来风信的父母从外地回来,那个银铃般的笑声轻描淡写地从我身边消失。在分离的一刻我有些踌躇,似乎这个熟悉的生命,将与我从此陌路。


  然而总是不允许我留恋怅叹的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了,于是我必须离开,离开风信,离开懵懂,离开那个走十万里找不出一间的破旧老房。我知道有一些东西洋洋洒洒地过去了,我找不回,望不到,甚至记不得那是什么。


  新居门前淌过一条河,银缕的轻柔,蒸腾寒气。而我迷失在诺大的庭院中,那些相似至斯的楼房,繁杂的阡陌。万籁俱静的夜里我躺着发呆,因少了天花板的玲珑节奏而难以入睡,于是想象着门外的泠泠流水,哗啦,哗啦。


  不久之后我染上用电脑写作这种损害眼睛的恶习,我打开非要重启两次才能运行的电脑,通过一个叫做网络的东西告诉遥远的风信,我终于脱离贫困,并且开始用电脑写作。很久很久以后我收到她的回信,那个时候我坐在窗边吹冷风,喝快要熬成豆花的牛奶,然后打开她的信件。


  那个遥远的孩子用稚嫩的手指敲击拼音,她恭喜我,然后告诉我,她已不再打算走进校园。她说她受不了那个一个标点都要讲四十分钟的地方,和千篇一律的作业,不愿作除了天经地义地学习无处用武的学生,所以她离开,安心作她的自由撰稿人。


  我拖动雪白的横条,然后发现她信件的后缀是熟悉的文字——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甚么执着/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我默默关掉了窗口,没有回信。我知道我与她彻底分岔,永远不再相同。我不想规劝她,不知道如何规劝,甚至不知道应不应该规劝。她终于摆脱她的梦魇,难道我还要苦口婆心地用规矩的笼子罩住她。仿佛听到颓废的女声唱道: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甚么执着/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我深深爱着九月,因为我出生在九月,一个神秘的秋末夜晚,寒风阵阵,萧瑟中的凄凉。


  二〇〇五年的九月我满十五岁,虚岁十六,似乎终于踏入人类可以接受的界线。而我同时牵挂着风信,那个比我小一岁,一直在自己世界中漂泊的孩子。我踏进来了,而她没有。


  我在二〇〇五年十月的某一天写下这样一篇冗长的文章,并为它命名为十五岁与界线。听人说十四岁是幼稚的儿童,而十五岁是早慧的少年,十四岁与十五岁间有着昭然的界线。我在十五岁以后写出这篇文章,仍然怀着卑鄙的私心。


  十五岁以前我尝到退稿的辛酸与恐惧,开始欣赏老鹰乐队和惠特妮休斯顿的歌曲,让自己尽量变得苍老。我混迹于各类文学网站,最早注册的是红袖添香,淡雅的名字,以及属于咖啡的温暖色彩。忘记了注册的时候有没有询问我的年龄,我只知道如果问了,我一定当它不存在。我叫自己水灵芝,曾经见过的美丽草药。我喜爱那种苦涩到心痛的感觉,和这个名字最后一个字的奇异形状,秀雅的弯曲,弯出了决绝。


  宿命是我永恒的主题,我发现这个词语的用处广大如海,可以解释一切我解释不了的疑难杂症,正如庸医看病,无论气虚血虚总是一包大补丸了事。我在我勉强可以叫作小说的文章里反复提到这个词语,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不再重蹈顺从而寂亡的覆辙——因为我看到风信的不羁,从此不相信这个词语。


  给我的留言千姿百态,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发出陌生的称赞。我苦笑。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他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而看不到那条将我拦得尴尬不已的界线,界线外的文章,谁愿意费时间看。奇异的文字在界线内是奇思妙想,在界线外是不成熟的胡言乱语,我说过什么呢。


  于是十五岁前我守口如瓶,带着面具用十三十四岁的手写出的文章在网上,飘摇。


  新宅阳光偏斜,绰约而轻柔。流水潺潺,绿柳如丝。


  


  二〇〇五年的秋天阴雨连绵,我独自在书店里游荡,听滨崎步的歌曲。那是来自大和民族的女子,有着与老鹰乐队的沙哑截然不同的颓废嗓音,很适合用来消磨天真。


  偶然的余光扫落,我那起一本叫作魔法士传奇的小说,作者署名有些眼熟。


  翻开第一页我看到风信孩子气的笑靥,然后是一行字,十一岁少女退学写书,并且立志打败哈里波特。抚摸着光滑的封面,有那么一刻我有些恍惚,似乎不能确定我是否真的认识这个十一岁就辍学从事写作的诡异少女。


  然而如何能够否认呢?风信子依旧在盆里,妖娆着。


  我一言不发地离开。店外一片阴霾,昏昏沉沉看不清楚。


  才发现因为古老而固执的网络问题,一封来自风信的信件被整整耽搁了两年多。点开那封似乎是从时光尽头飞来的信件,我看到欢情洋溢的文字,风信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如今无数电视媒体采访,她忙得昏天黑地。


  我稳稳地将鼠标移向右上角,狠狠地按下去。


  


  我承认风信赢了,她在灯下印在铅笔上的“总有一天”已经来临,至少,有这样一个出版社为她呈上属于她的铅字。而我同时悲哀,我不幸地看到哈里波特与魔法士传奇柜台的门庭若市和萧条,不幸地抚摸到被遗忘的书籍表面寂寞的尘埃。我知道风信同时输了,惨烈地输在她的世界中,界线之外。无论冠以她多少天才、神童的头衔,她始终改变不了现实,从始至终她都只是一个孩子——失败时会放声大哭的孩子。


  然后我无可奈何地发现我过去掩盖真相的愚蠢与白费心机。有旖旎如颜歌沈璎璎在那里摆着,无论苍老或是幼稚,我永远只会在角落里,为一丝流星沾沾自喜。在这条路上没有属于我的空间,我只能存在于书路与题海中,只能。


  无法不说我是失败的,因为我始终无法与风信一样漠视俗规。在十五岁的敏感时节,我不得不忙碌起来,并准备以忙碌填充接下来的三年。于是我只有在尴尬的写作中等待十五岁,然后更加尴尬地在十五岁后放弃写作。


  而风信则不一样,她离开了,远远地离开一切束缚羁绊。我被这样的一个形象触动着,于是我的缈歌,我的浠眉,全都有了她的影子。而紫渊离鹃则是我,屈服了宿命,然后逝去,去了,忘了,没人记得。


  我不能抱怨什么,这仅仅是一个正常人最正常的选择。如果非要说这是牺牲,那么就让我为正常牺牲,死在川流不息的路上,任人践踏。


  


  十月的风是冷的。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打开我的残疾电脑,快速敲击键盘完成这篇文章,这篇叫作十五岁与界线的,我曾犹豫应不应该写完的文章。我想这应该是水灵芝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写完了它,水灵芝将与曾令她欣喜的《玉蝴蝶》《虞美人》永别,然后死在无边的忙碌中。或许多年后,在界线内站稳之后的我会重新编织文字,而写故事的人永远不会是水灵芝,那个幼稚的,属于过去的,在界线之外的水灵芝。


  也许这篇文章会让所有人都忘记水灵芝三个字——或者我连这点担心都白费,每一个浏览完的人都说,这只是一个孩子的胡言乱语。以它与文字诀别,可能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破碎的一个句号。然而我不管,我只用它来面对我的,十五岁的问题。


  时间是2005年10月15日23时55分,我坐在风冷浸人的窗前,运指如飞,书写着我属于十五岁的文章,十五岁的终结。我终于输给了无处不在的界线上,并且堕入黑夜,隐入最远处的那朵云,沉沉睡去。


  夜是黑的。我找不到我。
搜索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