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美学者:中国会是明天的超级军事大国吗?(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国际展望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45票  浏览1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月24日 11:40
编者按:即将结束的2007年是“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的一年。从年初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中国军费问题”到年底的“小鹰”号航母解放军潜艇“遭遇”事件,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前不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右翼学者谭慎格撰文声称,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军事大国。将整个2007年的“中国威胁论”的炒作推向顶峰。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特刊登相关报道。本刊刊登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所鉴别。

  2007年3月4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2007年中国的军费预算将会比上年提高17.8%,总额为450亿美元。中国政府已经在各种场合不断向外界宣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既没有资金也不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中国不是也不会威胁任何国家”。美国著名右翼学者谭慎格却对此表示质疑,他声称,中国在军队现代化方面投入的巨资使得中国正在向着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已非正式公开的中国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
正在大连修整的“瓦良格”号航母,有消息称其将被命名为“施琅”号。

  他认为,但是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实际上公布的这些军费预算只是中国实际军费开支的一少部分而已。中国的武器进口、对军工企业的津贴、航天项目、武警部队60万官兵的各项费用和民兵以及后备役部队的建设等费用并不包括在中国官方公布的年度军费预算中。

  尽管中国官方一直在宣传“和平崛起”,但是事实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期和平状态使得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经意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不能再将其视为一支弱小的、不值得担心的军事力量而忽视了。实际上,中国军事力量的膨胀已经充分地表明了北京正在积蓄力量,以反霸权和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名义,试图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霸权,并进而确立本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

  中国——成长中的军事强国

  谭慎格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和其盟国开始兴高采烈地坐收“和平红利”,1992财年美国的国防开支为2980亿美元,到了1997财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2680亿美元,而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同时期中国的国防开支年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10%以上,至今仍未停止。这个论点看似无懈可击,但稍微研究过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国力和经济实力所限,中国的军费一直低于正常水平,或者说低于和大国身份相匹配的水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军费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弥补这个原来就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更不用说还有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提升的军人待遇水平和通货膨胀因素。而这些,一个经济学系的本科生都能分析出来。以谭慎格的学者身份,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中缘由,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有意忽视,歪曲事实,为他的论点罗织“证据”。他坚持引用早已被各方置疑的美国国防部和情报机构公布的数据认为中国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排名世界第三。

  谭慎格还声称,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士对于近些年来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速度和广度都感到无比的吃惊。中国军事实力的膨胀已经显著改变了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其远期发展趋势对该地区其他现代化军事力量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

  国家战略威慑力量

  谭慎格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构成中,最具威慑力的部分当属解放军的战略火箭部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二炮兵部队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从1996年开始,中国新型固体燃料近程弹道导弹的年生产速度提高了两倍以上,甚至3倍。中国还部署了至少40枚洲际导弹瞄准美国。新一代车载机动型中程弹道导弹DF-21也已于1996年开始了战备值班,目前二炮部队正在开始装备新型车载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就包括射程达10000公里的DF-31系列。DF-31的产量估计应当已经达到了每年10-20枚的水平。

  目前,中国海军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的是第一代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射程提高到8000公里的新型“巨浪”导弹也将在3年内开始正式服役,装备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晋级(094型)。此外,解放军还将“大量使用新型常规和核弹头的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应对任何地区突发状况,并将进一步扩编远程导弹部队的规模”。

  中国核力量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惊人的扩充速度,其战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中国核力量的二次打击能力,从而提高对美国的战略威慑和反击能力。

  中国一直强调将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但一些美国专家却相信中国其实保留了对台湾或外国干涉势力首先使用核武器打击的权利。2005年,解放军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就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美国决定干涉,我们将坚决予以还击。我们将对西安以东所有城市遭到摧毁作好准备,当然,美国也得做好中国摧毁美国数百个城市的准备”,这已经充分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解放军内部的军事研究者们认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严重限制了本国核力量的作战灵活性,降低了本国的核威慑和反击能力,因此一直试图改变这一原则。

  在以上这些阐述和断章取义的引用之后,谭慎格公开置疑中国多年来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声称这一原则有可能只是出于对外宣传和消除美国政府和民众的紧张感的目的而提出的。中国的核力量学说在常规和战略弹道导弹的部署和使用原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此外,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的中国核力量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应对台海冲突的需要,已经拥有了可靠的“区域拒止”作战能力,能在战时对美国部署在日本韩国和关岛的前进基地和部队实施有效打击;也能为外交部门撑直腰杆,使其敢于采用更加强硬的态度来解决同邻国的领土争端。总之,中国新一代核武器系统的装备部署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武力投送能力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对美国的亚太盟国和友好国家的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胁,并且破坏了本地区现有的军事平衡。

  核扩散

  谭慎格毫无根据的声称,中国对巴基斯坦、伊朗和朝鲜的核武器研制项目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他认为,“9·11”事件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安全形象,使美国政府的关注点被迫从亚洲转回了本土,从那以后数年,大量的外国投资从美国流向中国。如果伊朗和朝鲜使用核武器对美国或其盟国实施攻击,外资大举外逃的情景必将再度重现,这或许是中国不愿意同美欧国家一起对伊朗和朝鲜核项目施加压力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导弹武器制导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前进基地和军队将极易受到中国导弹的精确打击。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将有可能会面对中国新型战区弹道导弹的严峻威胁。由于这些导弹的末段飞行速度极高,因此以目前的反导技术而言要想拦截这些导弹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外中国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和战区弹道导弹不断提高的射程将会使部署在日本、韩国和关岛的美军部队置于中国导弹武器的打击半径之内。

  反卫星武器

  谭慎格认为,美国军队对于卫星等太空系统的依赖性非常强,而解放军二炮部队正在研发多种反卫星系统。2007年元月12日的反卫星试验证明了中国并不打算同美国进行航天合作,而是通过舆论宣传麻痹美国政府,从而实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目的,而且此次试验还使距离地面530英里高空的极地轨道上增加了数千块太空垃圾,每一块太空垃圾都有可能会对运行在该轨道或该高度以下轨道的航天设施造成潜在的威胁,甚至有可能会彻底摧毁它们。

  元月12日的反卫星试验之后,美国媒体关于五角大楼的各类报道大多都聚焦在这次试验上,这反映了美国太空战略研究人员对于对于中国反卫星武器项目的不安和恐慌感。除了动能反卫星装置这类“硬”杀伤手段外,中国还在积极发展大功率地面激光照射系统和大功率微波武器等。中国正在研发的小型卫星发射系统尤其引起了美国观察家的关注,该系统具备将大量小卫星发射到紧临美国关键太空设施——如情报、侦查和通信卫星等——附近轨道的能力,这些微型寄生卫星结构都比较简单,或许就是一个个定时炸弹,其威力足以击伤甚至摧毁运行在轨道上的美国卫星,这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来说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在威胁。这些项目表明中国在反卫星武器研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水平先进。

  海上力量

  2006年12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海军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海军要积极准备,以对抗美国的海上和水下优势。中国海军还在努力提升其海军航空作战能力和远洋武力投送能力。胡锦涛主席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整体作战能力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做出了新的贡献”。几天后,中国官方发布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书中明确提出,“海军要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
  
中国海军的“宋”级改进型潜艇。
  最新下水的两栖登陆运输舰

  潜艇部队:中国海军最强大的“重拳”

  谭慎格认为,利用已经勘测好的水下航道,中国海军潜艇可以悄无声息地进入公海,而且几乎完全无法被发现。2004年,美国情报官员公开承认,美国对于中国海军元级新型常规潜艇研发项目事先毫无察觉。中国海军另一种新型柴电潜艇宋级也具有十分优异的静音能力,该型潜艇装备了用于反航母作战的重型远程尾流自导鱼雷。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国潜艇部队对美国的威胁,谭慎格声称,2006年下半年的解放军潜艇和美国“小鹰”号航母遭遇事件是解放军海军的实战模拟训练,是中国刻意为之。他声称,2006年9月,中国海军顶级潜艇指挥官、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中将派遣一艘宋级常规动力潜艇对美国海军航母实施了模拟猎杀。美国海军反潜部队的各种先进设备在这艘潜艇面前都成了摆设。“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系统事先之所以未能发现这艘潜艇,主要是由于该潜艇采用了“守株待兔”战术,在预定水域沉底潜伏了至少一天。

  中国潜艇在美国水下监听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潜入日本附近海域并在上浮事件发生后安全避开了美日海军反潜系统的全力追踪,这充分说明中国潜艇部队的远洋巡逻范围和强度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美海军的估计,甚至可以说美国海军现有的反潜跟踪能力已经无法准确有效地跟踪中国潜艇了。和元月份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一样,这次事件向美国政府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是太平洋地区一支日渐崛起强大力量。

  目前,潜艇部队已经被公认为中国海军最强大的“重拳”。从1995年至今,中国海军已经相继装备了共计31艘新型潜艇,其中包括2艘融合了俄罗斯先进技术的核动力潜艇。仅2005年,中国海军就接收了8艘新潜艇,2006年又接收了包括新型宋级改进型和1艘元级在内的7艘新艇,这些新型潜艇在设计上显然深受阿穆尔级潜艇的影响,均采用了包括艇体消声瓦和大七叶侧斜降噪螺旋桨在内的大量先进降噪手段。再结合前面所提到的“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宋改和元级的水下自持力将提高到30天左右,美国目前的水下监视网很难跟踪发现中国新型潜艇的踪迹。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三个新型核潜艇的设计和建造项目。093型商级攻击型核潜艇和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工作都已经开始。目前已经有两艘商级核潜艇下水服役,还有3艘正在建造中,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建造5艘,另外还有5艘095型核潜艇——相当于商/晋级核潜艇的放大版——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开始。再加上从俄罗斯订购的改进型基洛级常规潜艇,中国海军目前同时进行着的潜艇研制/采购项目至少有六个,这一发展规模和速度在和平时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些项目能在3年内完成的话,那么到2010年,中国海军将在太平洋地区部署至少34艘各型现代化潜艇——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一数字会达到50-60艘!而到2020年,中国毫无疑问将会拥有60艘以上的现代化高性能潜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美国海军在建的潜艇数量只有3艘,而且具有潜艇建造能力的造船厂规模也在不断减小。按照目前的潜艇建造计划和退役时间表,到2020年,美国海军的潜艇总数将下降到48艘,比五角大楼自己宣布的58艘的最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美国海军目前的潜艇作战行动需求中将有60%以上无法得到满足——还要低17%。而到2027年,美国海军的潜艇数量甚至将不足40艘。
TAG: 中国威胁论
搜索
顶:3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2 (1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42 (12次打分)
【已经有12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