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新型潜艇完成系列试验 全面形成作战能力(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66票  浏览1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0日 17:18
资料图:国产新型潜艇
中央台播放的胡锦涛主席为093型核潜艇首艇入役授军旗仪式。

  沈阳11月19日电 (乔燕飞、姜毅、司彦文、陈万军)2009年金秋,人民海军潜艇部队传出喜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潜艇圆满完成极限深潜、水下高速、深海发射战雷等系列试验和训练考核,所有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和作战要求,标志我国新型潜艇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新型潜艇的诞生,凝聚着海军驻某厂军代表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忠诚和热血托起共和国钢铁“蓝鲸”,从船台驶向大洋。

  使命:为了新型潜艇的诞生,冲刺在新的起跑线上

  2006年12月的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某新型潜艇首艇入列授旗。

  授旗仪式结束后,胡锦涛先后登上两艘新型潜艇视察,深入到每一个战位,仔细询问装备的质量和性能,他反复叮嘱艇上官兵,要学好管好用好新装备,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世纪之交,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新型潜艇正式开工建造。

  发展新型潜艇,是人民海军转型发展的重要步骤。

  历史选择了他们——海军驻某厂军代表室承担起监造新型潜艇的神圣使命。

  新型潜艇必定是高新技术时代的产儿。生产线需要重新建立,工艺、设备、材料等需要重新研制,人员需要重新培训……一切都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

  同样,驻某厂军代表室也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从10多所军队和地方院校分配到代表室的40名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走上了新型潜艇监造岗位。

  面对新型潜艇涉及的1000多个专业和技术门类,年轻的军代表们向一个个技术堡垒发起了冲刺:“恶补”专业知识,10天拿下一个专业;熟悉图纸资料,他们时常通宵达旦,双眼布满血丝;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求教,工厂三班倒,他们连轴转……就这样,新一代军代表仅用3个月就进入角色,半年就独立担负起监造任务。

  春节刚过,新型潜艇动力组件安装正在进行。

  指挥席上坐满了有关领导、专家,通过视频系统,他们注视着组件安装的每一个细节。

  第10组件开始装填。

  设计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和总装厂专业检验员相继确认:燃料组件编号、坐标与图纸上的标识完全一致。

  作为3人检验小组的成员,25岁的军代表刘海鹏却独自留了下来。他反复告诫自己:细心,细心,再细心!

  动力组件多达数十组,内部结构、成分各不相同,但从外表很难进行区别。刘海鹏根据工作原理推算:“10号组件不应该在这个位置!”

  现场指挥员当即下令:作业暂停!刘海鹏再三比对后提出:“图纸标识错误!”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图纸、组件、装载位置重新审查确认,得出结论:“刘代表是对的!”

  新型潜艇总设计师在第一时间得知此事,当即打电话到现场:“一名年轻军代表能发现如此重大问题,了不起!”刘海鹏为此荣立二等功。

  潜艇建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军代表要承担从设计到建造、试验全过程的检验验收。

  副总代表孟凡明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串数字:一艘新型潜艇从开工建造到交付部队,军代表需要查验的项目超过10万个,验收的技术文件、图纸资料、计算数据能装满一卡车。

  总体组7名军代表要检查验收项目达1.5万个,涉及总体布置、船舶性能、船体结构、舾装防腐、减振降噪5大专业50门学科;轮机组9名同志要分管66个大系统、732台套设备;电子武备组仅设备就要对应几十个厂家……

  军代表吴汪洋23岁就独立承担潜艇验收任务。2008年9月,他在施工现场督查“弹筒外支环”机械加工,经过测量发现,工人划线时将加工位置划高了。万一加工错了,将影响导弹发射筒的基准,整个弹筒就要报废,还将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由于发现及时,吴汪洋受到嘉奖。

  跨越:为了新型潜艇高性能,面对风险不言放弃

  新型潜艇代表了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实现了“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跨越: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系统更完备、性能更先进、作战反应更快、静音性能更好、攻击能力更强。

  军代表是引领这一跨越的主导者。

  新型潜艇吨位大、直径大、潜深大,需要采用能承受深海高强度压力的新型钢。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我国最新研制成功的特殊钢材上。拉伸、弯曲、抗裂性试验;硬度、精度、密度检验;断口检查、化学分析……

  然而,令人头疼的是:正是由于这种高强度钢“宁折不弯”的“钢性”,焊接十分困难。

  第一次焊接试验,检验合格率竟然不足10%!

  第二次、第三次……相继多次试验,合格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而新型潜艇焊接合格率要求必须是100%!

  难题屡攻不下,让大家感到了采用这种高强度钢的巨大风险,贸然采用,如果焊接存在瑕疵,后果无法想象。“到底要不要用这种钢?”

  军代表和建造者们众志成城:“采用高强度钢决不放弃!关键技术不突破,潜艇就谈不上‘换型’,后续艇也将受影响!”

  军代表室与工厂一起专门立项研究,开始了一步步艰难的工艺探索。

  全厂挑选80名焊工集中培训,在苛刻条件下进行模型试验。数九严冬,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军代表李铜桥、陈爱志、孙谦、李宁、张海宽、范名琦,和工人师傅一起,迎着强烈的电焊弧光做焊接试验,眼睛灼伤了,脸颊冻肿了,脚趾冻烂了,可他们的决心比高强度钢还硬。

  焊丝、气体、工艺全面创新。从焊丝软硬、气体配比、焊接速度到焊接部位的“预热”“后热”,从手工焊接到自动焊接,连续奋战37天,历经上百次失败,他们终于摸透了高强度钢的“脾性”,突破焊接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工艺稳定性。经多种先进手段对焊缝进行表面探伤和内部探伤,合格率均达到100%!

  在新型潜艇的研制建造过程中,军代表参与了10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在10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使之得到应用。

  这年8月,新型潜艇首艇陆上联调试验。艇上沿用的“旋转式主变流机组”,是保证潜艇安全的核心设备。联调中发现,设备特性不稳定,且不能在应急状态下手动使用。担任检验组长的军代表裴峰坚持认为:新艇电力系统第一次采用自动化控制,必须同时保证能够应急启动。着眼新型潜艇的需要,他力主采用更先进的“静止式主变流装置”。

  这,在当时还是个“世界性难题”。在军代表室领导的支持下,裴峰参加了攻关小组,经过上百个日夜攻关,终于研制成功“静止式主变流装置”,这一全新设备使新型潜艇应急动力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大幅提升。

  新型潜艇是名符其实的信息化潜艇。电子设备密密匝匝,性能纷繁复杂。军代表室牵头成立“专家组”,对各类上艇的电子设备进行模拟磁场试验,建立电磁波辐射“超差评估”新模式,并逐一分析周围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经过计算和试验,设计出信息设备互相兼容的理想方案,实行设备、系统、总体三级控制,成功化解了高技术带来的新风险,确保了新型潜艇信息化优势和综合作战效能的发挥。

  责任:代表国家签字验收,视潜艇的质量如生命

  总代表柴小文,在潜艇监造岗位工作20年,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潜艇的研制监造,如今是监造新型潜艇的领军人物。他深知军代表在检验报告书上落笔签字的分量:“我们是代表国家检验验收”。

  质量,是潜艇的生命,也是军代表的生命。每一艘潜艇的诞生,从一块钢板,一条焊缝,一个阀门,一个螺栓,军代表们都要亲手过三关,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隐患。

  “爬舱”,是军代表的“基本功”。潜艇大小舱室上百个,每个舱底角落都洒着他们辛勤的汗水。

  “越难钻的地方,越是‘工艺可达性’检验的重点。”总体组组长李宁刻意解释:不是“钻”而是“爬”,必须“四肢着地”。双层耐压壳体夹缝,跟抽屉差不多,只能平趴着进去,倒趴着出来,被卡在里面出不来是常有的事。一次,军代表张能上午9点爬进去,下午3点才出来,因虚脱差点窒息,被拖出来时,胳膊、膝盖都磨破了皮……

  李宁粗略算了一下:一条艇干下来,军代表“爬舱”总长度超过400公里,相当于10个马拉松匍匐前进!

  “潜艇无小事”。再小的细节也要较真。有一次,船厂“告状”:设备安装完了,军代表张巍却不同意验收。事情“僵”在一个插头上。张巍发现,由于电缆铺设时走向不好,插头费力才能插入插座。他说:“这样容易折断,必须重新安装!”

  质量问题一定要找到原因。军代表徐金良发现稳压器紧固件力矩不达标,让设备厂3次返工。达标后,徐金良仍不罢休,坚持要找出原因。他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对螺栓螺母螺纹尺寸逐一测量,逐一做化学成分分析,逐一做力学性能检验,终于查明“超差”原因,使后续产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新型潜艇工程浩大,全国22个省市、7大行业集团、20个设计单位、500多家制造厂参与建造。面对企业改制、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军代表室旗帜鲜明地坚持“国家安全至高无上、装备建设质量第一”,发挥军方主导作用,不畏艰难搞好协调,推动军、厂、所大协作,确保建造质量。

  动力装置控制设备多,接口有上千个,参加设计单位众多,各自给出的接口不统一、不匹配。担任主任审图师的军代表柳志忠,与各设计部门反复沟通,坚持标准,统一电压、电流接口;他审图中还发现,有的单位为了容易设计和制作,都放大了设备尺寸,使潜艇控制室十分拥挤。他又与设计人员一起,对控制系统每台设备逐一进行研究,统一规定尺寸,并对控制室布置进行优化。控制系统联调,提前1个月完成。

  忠诚:青春承载光荣与梦想,热血铸就潜艇“龙骨”

  在潜艇所有试验中,要数极限深潜最为凶险莫测。

  总代表柴小文、副总代表孟凡明、陈爱志等14人义无反顾,参加了新型潜艇两型首艇的极限深潜试验。

  军代表王海声在深潜前1周体检,发现肝部长了个5厘米大小的肿块,初步诊断为血管瘤。他毅然做出抉择:“先深潜,后手术!”

  潜艇深潜复查,每一个舱室,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电缆,每一条焊缝,他们检查、试验都超过6遍!

  深潜中艇体会受压变形。通海管路主循环水系统的“波纹管”一旦爆裂,每秒钟就会有大量海水涌入舱内,瞬间造成艇毁人亡惨剧。经预潜试验和计算,发现“波纹管”压缩变形呈线性变化,当下潜到极限深度时,可能逼近甚至突破它的承受极限。“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总代表柴小文带领马俊等人反复计算、验证,采取重压“转移”措施,成功化解安全隐患。

  我国新型潜艇深潜试验圆满成功!

  汗水洒船台,热血铸“蓝鲸”。

  副总代表孟凡明在试验现场一呆就是13个月;军代表王海声持续22个月在外地参加航行试验,海上130多天出满勤,一个航次不落……

  “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这是军代表长年累月加班的写照。

  从新型潜艇开工的那天起,军代表们平均加班时间相当于3年的正常工作量。

  2004年春节前,首艇主泵电机出现故障。军代表室公告板上随即出现了5个大字“此事无春节”!农历除夕下午和初一一早,唐耀阳、徐晓明先后登上火车赶往生产厂家,现场拆解主泵电机,分析原因,从初一干到初六,直到故障排除。

  10年来的每一个春节,军代表只放假2天。

  张海宽的妻子在怀孕6个月时检查出患有妊娠高血压症。在海上执行任务的张海宽,直到妻子临产前一天才赶回来。新生儿只有1800克,医生告知:孩子有7天重度危险期。然而第5天,张海宽又跟艇出海了。如今孩子落下了脑部残疾,3岁多了还不会说话。

  即便如此,军代表们依然无怨无悔地挚爱着他们的事业。军代表路海晋对他当初放弃某公司高薪录用的选择倍感自豪:“新型潜艇世人瞩目,而亲手参与建造潜艇的又能有几人?”

  新型潜艇遨游大洋,负载着军代表的光荣与梦想:用热血青春筑起共和国坚固的水下长城!
TAG: 潜艇
搜索
顶:5 踩: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65 (2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22 (9次打分)
【已经有29人表态】
5票
感动
2票
震惊
3票
5票
路过
2票
高兴
4票
同情
2票
难过
3票
无聊
1票
愤怒
2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