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称中国海军庞大舰队出航远洋训练前所未有(图)
据日本共同社4月13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本月10日在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的公海上,发现了包含10艘舰艇的中国大型舰队。日方认为,这一“从未有过的事态”显示中国海军的远洋活动愈发活跃。同一天,《解放军报》也以大篇幅披露了我北海舰队过宫古海峡,穿巴士海峡,抵临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进行训练的情况。这些相互关联的报道,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海军加强远洋训练的关注。
中国舰队遵从国际惯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要建设一支“蓝水海军”的话题,一直为军事观察家津津乐道。“蓝水海军”是远洋海军的同义词,它既能在远离本土的大洋上长时间执行战斗和非战斗任务,也可以有效保护本国海洋利益和海外财产安全。
远洋训练是对海军素质的考验,既可以借机展开军事外交,也是锻炼部队实战能力的绝佳途径。然而,这样的正常训练,却每每惹得日本媒体和军方大呼小叫,有的报道甚至炒作说,中国海军舰艇通过日本的海峡,涉嫌“侵犯”了日本的主权。而事实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早有规定,外国船舶可“无害通过”一些水道,即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安宁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条件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未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航行通过。
从新闻报道披露的情况来看,这次前往太平洋深处的中国海军编队完全遵从上述原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连潜艇都是以水面航行方式通过海峡(更何况此处属于公海)。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其国内舆论对于航经此处的外国军舰尤其是中国军舰过分敏感,以至于经常小题大做,混淆视听。
远航才能锤炼蓝水海军
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远洋海军都是海洋大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美国(以及曾经的苏联)海军具有强大的远洋打击能力,舰船可以出现在任何海域并遂行作战任务。至于英、法等老牌欧洲国家的海军,虽然规模和质量不及美苏(俄),但它们以中、轻型航母为核心,大型水面舰艇为骨干的部队,也能在远洋实施一定强度的作战。
在亚洲范围内,印度目前也在为打造远洋海军而努力,为此大力发展航母、核潜艇等远洋作战装备。日本、韩国虽然暂时没有航母,但均装备了搭载直升机的大型两栖战舰和“宙斯盾”驱逐舰,初步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
西方军事理论认为,海军本质上是进攻性的兵种,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就难以发挥作用。只有到远洋去进行实兵操练,才能检验舰艇的性能优劣,才能磨练官兵的作战意志和战斗技能,从而锤炼出真正的“蓝水海军”。
因此,远洋航行训练对于大国海军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美国海军就曾组织所谓“大白舰队”进行了环球远航。苏联解体后,继任者俄罗斯由于经费有限,大洋上一度很少见到其战舰的影子。但自从2006年夏天开始,俄海军北方舰队也开始重返大西洋进行远洋作战训练,以图恢复自己的海军大国地位。
突破岛链封锁是历史必然
上世纪中叶,冷战的序幕刚刚拉开,美国就提出把中国围堵在“岛链”中的战略构想。美国环球战略网曾报道,因为岛链的限制,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远洋训练年均只有3.4次,活动最频繁的2009年也不过12次,远比不上美军一年上百次的训练强度。
这一对比充分说明了中国海军的不足。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海军已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远洋活动,但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眼下仍是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这主要体现在其关注的重点区域目前仍然限定在近海范围内,例如台湾海峡、东海大陆架、南海海域等,训练活动也大多在这一范围内展开。另外,由于没有航母这个浮动机场,中国海军仍然需要依靠岸基航空兵提供掩护,难以在远洋独立遂行高强度作战任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在海军建军60周年大阅兵期间,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曾经谈到,海军现代化建设与综合作战能力要再上新高,远洋训练成常态化趋势。围绕打赢目标,人民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人民海军各兵种逐步向远海训练过渡,海军五大兵种每年都多次组织部队到远海大洋练兵,上千艘(架)次舰机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多科目合成训练。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60%的石油需要进口,海外贸易运输则主要依赖海运,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力开展远航训练,发展远洋海军,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海军的不二选择。
可喜的是,随着国防实力的飞跃,中国海军已经走上了质量建军的道路,大批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舰艇、辅助船和作战飞机,近年来纷纷加入人民海军的行列。可以预料,随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海军进行远航训练的舰艇数量和次数,还会持续增多。
中国舰队遵从国际惯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要建设一支“蓝水海军”的话题,一直为军事观察家津津乐道。“蓝水海军”是远洋海军的同义词,它既能在远离本土的大洋上长时间执行战斗和非战斗任务,也可以有效保护本国海洋利益和海外财产安全。
远洋训练是对海军素质的考验,既可以借机展开军事外交,也是锻炼部队实战能力的绝佳途径。然而,这样的正常训练,却每每惹得日本媒体和军方大呼小叫,有的报道甚至炒作说,中国海军舰艇通过日本的海峡,涉嫌“侵犯”了日本的主权。而事实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早有规定,外国船舶可“无害通过”一些水道,即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安宁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条件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未征得沿海国同意的情况下,连续不间断地航行通过。
从新闻报道披露的情况来看,这次前往太平洋深处的中国海军编队完全遵从上述原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连潜艇都是以水面航行方式通过海峡(更何况此处属于公海)。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其国内舆论对于航经此处的外国军舰尤其是中国军舰过分敏感,以至于经常小题大做,混淆视听。
远航才能锤炼蓝水海军
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远洋海军都是海洋大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美国(以及曾经的苏联)海军具有强大的远洋打击能力,舰船可以出现在任何海域并遂行作战任务。至于英、法等老牌欧洲国家的海军,虽然规模和质量不及美苏(俄),但它们以中、轻型航母为核心,大型水面舰艇为骨干的部队,也能在远洋实施一定强度的作战。
在亚洲范围内,印度目前也在为打造远洋海军而努力,为此大力发展航母、核潜艇等远洋作战装备。日本、韩国虽然暂时没有航母,但均装备了搭载直升机的大型两栖战舰和“宙斯盾”驱逐舰,初步具备远洋独立作战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
西方军事理论认为,海军本质上是进攻性的兵种,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就难以发挥作用。只有到远洋去进行实兵操练,才能检验舰艇的性能优劣,才能磨练官兵的作战意志和战斗技能,从而锤炼出真正的“蓝水海军”。
因此,远洋航行训练对于大国海军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美国海军就曾组织所谓“大白舰队”进行了环球远航。苏联解体后,继任者俄罗斯由于经费有限,大洋上一度很少见到其战舰的影子。但自从2006年夏天开始,俄海军北方舰队也开始重返大西洋进行远洋作战训练,以图恢复自己的海军大国地位。
突破岛链封锁是历史必然
上世纪中叶,冷战的序幕刚刚拉开,美国就提出把中国围堵在“岛链”中的战略构想。美国环球战略网曾报道,因为岛链的限制,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远洋训练年均只有3.4次,活动最频繁的2009年也不过12次,远比不上美军一年上百次的训练强度。
这一对比充分说明了中国海军的不足。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海军已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远洋活动,但许多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眼下仍是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这主要体现在其关注的重点区域目前仍然限定在近海范围内,例如台湾海峡、东海大陆架、南海海域等,训练活动也大多在这一范围内展开。另外,由于没有航母这个浮动机场,中国海军仍然需要依靠岸基航空兵提供掩护,难以在远洋独立遂行高强度作战任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在海军建军60周年大阅兵期间,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曾经谈到,海军现代化建设与综合作战能力要再上新高,远洋训练成常态化趋势。围绕打赢目标,人民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人民海军各兵种逐步向远海训练过渡,海军五大兵种每年都多次组织部队到远海大洋练兵,上千艘(架)次舰机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多科目合成训练。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世界能源的需求也大幅上升。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将有60%的石油需要进口,海外贸易运输则主要依赖海运,海洋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力开展远航训练,发展远洋海军,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海军的不二选择。
可喜的是,随着国防实力的飞跃,中国海军已经走上了质量建军的道路,大批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舰艇、辅助船和作战飞机,近年来纷纷加入人民海军的行列。可以预料,随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海军进行远航训练的舰艇数量和次数,还会持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