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混乱的红楼选秀 比大观园里的故事还"好看"(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发布者:tianshanyunhai
热度0票  浏览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6月18日 17:49
  这场选秀有一个先天矛盾。扩展新版《红楼梦》的影响,是投资方、电视台共同的目的,但既是导演中心制,给电视剧选角,就是导演自己的事情,非纳入一个商业节目中,让公众为导演决定演员,这本身就很矛盾。电视台要通过这样的选秀拉升影响力,拉升影响力的前提是选秀必须公平公正,公众关注度越高影响力越大,但公众趣味、评委趣味与真正要拍电视剧的导演的趣味肯定是矛盾的。在这样矛盾冲突的前提下,以谁的趣味为准?如果决定权在总导演胡玫,那么公开选秀就不可能真正公开与公平;而如果保证选秀的公平公正,胡玫的标准一定不会得到保证。这导致了最初设想与最终结果的彼此冲突:因为胡玫最后的表态可能意味着这场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极有可能化成泡影——如果胡玫导演真的不用那些选出来的演员,那所有许诺都会变成欺骗,一切不是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吗?

  4月,胡玫从江西回到北京,受胡玫委派在节目组负责演员管理工作的《红楼梦》副导演田原鸿说:“胡玫给过我们一个大名单,她之前来过组里,跟70位选手面对面地见过,结果他们在5月份把这个名单里的人全都刷下去了。”这是一个矛盾的主要焦点,所以胡玫后来说:“你选你的,我拍我的。”而在此之前,制片人与导演一起,为了能让胡玫钦点的一些演员晋级,一直在保护这些人,但没有想到,后来这些人全被淘汰。最初胡玫不同意用选秀方式遴选演员,认为这样的结果有很大风险,她看中的演员也只能插在选秀队伍中。如果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公平的,首先是这种方式是对导演的不公平,胡玫也是采取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她看中的演员有机会上戏。但是矛盾和混乱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混乱的原因还不仅是胡玫安插演员这一方面,如果看看这次“红楼梦中人”节目组的结构,会发现这场混乱的选秀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种子。


    当初韩三平的秘书张强调到北京电视台工作,担任副总编,他到北京台的同时也带着韩三平的使命,希望能与北京台促成“红楼选秀”。不过他到北京台的时间不长,根基不牢靠,但是时间不允许,他必须马上进行。节目组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刘学军,从中央电视台调到北京电视台也不过两年多,从某种层面讲,张强与刘学军在北京台的处境差不多,但他们恰恰又走到了一起,搭起了“红楼梦中人”的班子。这个班子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后来选秀节目的总导演王淳华,恰恰是她的介入,才使这个选秀节目看上去比大观园里的故事还“好看”。

  跟人际关系一样混乱的是选秀的赛制和流程。赛制和流程应该是各方讨论一起制定的,但由于每一阶段选秀的导演都不一样,所以赛制和流程也随着导演的改变而改变,甚至还出现节目已经开始播出了,台下还在修改赛制的情况。

  最初海选时候,在北京设了一个“第十考场”,这个考场属内线,为的是保证选手质量,如果选手质量不错,就发往全国各大赛区。海选第二阶段从600人淘汰到131人,这其中有不少条件不错的演员被淘汰了,有不少人是安排晋级的。同时,北京台为了能让节目受关注,把很多有知名度的人拉了进来,这些人可能就是走走过场,或者根本不适合,但是占了不少名额。第三阶段海选,在香山拍定装照,投资方和导演只是通过定装照来判断,选出了60个人。这60个人进入北京赛区复赛,包括15个宝玉,15个黛玉,15个宝钗,8个刘姥姥和7个备选演员。

  在15进9的复赛中,有3个评委(每个评委20分),20个大众评委(每个评委1分)以及20分的短信,在PK时候,每个嘉宾评委有2分。9进6的复赛规则跟前面的相同。在进入六强之后,每个组再复活2个,主要看短信票数,然后是8进5,规则跟之前一样。进入巅峰决赛,每个评委只有15分,而短信分数占了40分,这一改变让很多选手有了可乘之机,有位选手花了40万元买选票,被剧组的人戏称为“小户型”(40万元可以买一间小户型的房子)。当胡玫看中某选手之后,节目赞助方为讨该选手欢心,买了一车这次选秀节目冠名厂家的产品,每盒产品里有1张票,而且投一票算3票(手机投票每个号码最多能投15 票)。

  “红楼梦中人”最初的选秀有个计划:第一是我要演戏,第二是我要演《红楼梦》,最后才是我要演谁谁谁,这个从层次上看得很清楚。但是北京台复赛的时候一上来就是选宝、黛、钗,这一具体化之后,接下来全国70个选手聚在一起,也只能按宝、黛、钗的方式选了。如果一开始想演《红楼梦》里面其他角色的人,就只能跟着这个分组去排队,长得胖一点的就分到宝钗组,长得瘦一点的就分到黛玉组,男的统统分到宝玉组。由于演员太多,真的按宝、黛、钗去选,又有时间上的麻烦,于是又分了南北两个赛区,每个赛区又分别进行宝、黛、钗选秀。

  由于最后进入全国总决赛的70人中有29个宝钗、25个黛玉、16个宝玉,所以必须先搞一场宝钗专场淘汰掉4个人才能跟黛玉组的人数相等,之所以出现三组人数不均,就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只选宝、黛、钗,临时决定后发现人数不均,只好搞附加赛。让70个选手集中在一起,放在一个舞台上,选手在台上走一圈(类似模特走台),然后临时决定用短信投票的方式淘汰选手,谁的短信少,谁被淘汰,这样,有4个宝钗稀里糊涂被淘汰了。

  这样,各剩下25个黛、钗,还要进行一轮25进16的淘汰赛,台下找来500名观众,他们的“表决”加上胡玫导演的意见,综合起来,各有4名选手被淘汰。剩下的21名选手根据短信投票的结果,票数高的12名选手直接进入下一轮,剩下的9名选手通过现场表演,评委打分争夺4个名额,这样一下分别淘汰9个黛、钗。好不容易把宝黛钗三个组的人数摆平了,宝玉组又出事了,一个台湾选手要回台湾考大学,另一个选手生病退出比赛,16黛、16钗、14宝,分成南北赛区,继续混乱地比赛。

  接下来就是要不停地想办法淘汰人,他们想出用 “一字令”“二字令”“三字令”这种《红楼梦》里面玩过的游戏,以此为题,考察选手,比如黛玉的羞、宝钗的嗔、宝玉的痴。一字令比赛,先设一个不播出的比赛环节,选出第一名和最后两名进入演播厅比赛,由评委打分。这样,北方组晋级3名,淘汰3名,南方组晋级 1名,淘汰3名;二字令北方组晋级2名,淘汰3名,南方组晋级1名宝钗,淘汰3名。到了三字令,只晋级不淘汰,并且没有评委环节,也不直播,北京台解释的理由是:“由于连日来的操劳,评委老师周岭和齐士龙都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因此今天考试的评委临时改为曾出任过分赛区评委的张孟星和撰稿陈波,另外一位仍是韩特导演。”很多后来被传说的黑幕选手也都是在这个环节中晋级的,最后晋级2个钗、3个黛、2个宝。最后的结果是6钗、6黛、4宝,淘汰了12名选手,最后还剩下18名选手,这18名选手再进行一轮比赛,争夺最后的4个宝玉、宝钗和黛玉,最终,进入了全国的10黛、10钗、8宝,这就是所谓的全国 “巅峰之战”。

  本来进入5月之后是专场,人也少了,算术上好算了,但这时又出现一个问题,有些想留下的选手被刷下去了,所以必须进行复活赛,把被淘汰的选手拉回来。进入全国“巅峰之战”,宝、黛、钗各复活1个,这样就变成了 11钗、11黛和9宝,原计划是10进8、8进5、5进3,后来就变成11进8,在5进3以后,又弄了一回复活,就变成5进3之后又4进3,4进3又搞了两次,这回,总算把所有事情摆平了。

  与此同时,胡玫与节目组之间的矛盾也逐步缓和,原先节目组比较强硬的口气也缓和下来。胡玫与“红楼梦中人”节目组的矛盾核心是胡玫对入选的演员质量不满意,而电视台方面,总导演只想怎么把节目收视率搞上去,对如何为剧组选演员并不在意。

  这次“红楼梦中人”选秀,因为各种客观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缺少一个严密而合理的赛制,导演不停地换,规则随意地变,不仅对选手不公平,同时这种混乱又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让不少人有可乘之机,更增加了整个过程中的混乱。
搜索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