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大片,是用钱砸出来的垃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倍可亲网讯   发布者:tianshanyunhai
热度1票  浏览7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1月03日 19:02
  12月中,所谓的中国第一流导演张艺谋推出其第三部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在一片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中冲击着3亿这个天文数字。这也是中国电影(内地)2006年度的第三部大片,前两部《无极》和《夜宴》分别取得2亿和1.3亿的票房成绩。据说,今年内地的总票房将达到25亿人民币(包括国外分账大片),而这三部影片就占了1/4强。   从2002年开始的中国式大片实验活动,《黄金甲》算是集大成者,把大片所有的优点缺点都放大了。形式远大于内容,是中国大片的致命伤,即使冯小刚改编了《哈姆雷特》,张艺谋改编了《雷雨》,照样没能改变内容空洞、叙事荒诞的局面。当然,美轮美奂的视听效果是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砝码,接近投资 1/3的宣传费用,也让大片成功把市场规模做大,但是中国的大片始终缺少内涵,缺少内在的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刘藩博士说:“从产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几个名导拍的‘中国式好莱坞大片’为本土市场的壮大贡献了最大的力量,值得赞许。但是从艺术和传播口碑的角度来讲,他们应该被批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一直是中国大电影产业的支持者,认为大片是形成电影规模的重要手段,但是他也承认,《黄金甲》令人失望,海外专业评价也比较低,“张艺谋的三部片子,一部部在倒退。《黄金甲》拍得太俗艶,全世界没有一个商业大导演像他这样,为换眼球不惜代价。一般来说导演只是利用商业模式来表达电影内涵。”

  好莱坞是商业大片的发源地,但好莱坞有斯皮尔博格,有伊斯特伍德,还有彼得•杰克逊,可以拍出《辛德勒名单》和《指环王》这样市场和口碑俱佳的大制作,拍出有灵魂的商品片。刘藩说:“是李安开拓了古装功夫片的西方市场,他的电影有固定的价值观念、审美态度,所以即使《卧虎藏龙》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武侠,但是仍旧因为蕴涵的中国味道打动人。而张艺谋等人只是好工匠,学了个外壳,却没有本质。”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我们真要问一声这样集中中国所有电影资源的中国式大片,还要持续多久?这种沉湎于奢华繁复的审美情趣还要持续多久?这种宣扬争权夺利、忠孝节义的迂腐文化价值观还要持续多久?
搜索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