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李爱珍二院评选三落榜 网友轰院士评选制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时报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33票  浏览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5月21日 20:30

  日前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李爱珍,至今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头衔,在大陆网站引起广泛讨论。网友认为,李爱珍在国内遭到冷落,正凸显大陆科技评比体制的种种弊端,令科技界感到羞愧。

  一位科技界网友指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俗称二院)目前有1400多名院士。李爱珍从1999年起,至少三次参加二院院士的增选,均铩羽而归。2004年,李爱珍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工程科学奖,为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在国内仍遭冷眼对待令人费解。

  网友认为,二院院士的选拔缺乏透明和独立程序早为各界诟病,尤其对在职院士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院士”的称号成为免检商标,不管举动如何越界,依然保持学界权威和公众偶像的地位。

  二年多前,邹承鲁院士曾在中国科学院院内会议上呼吁,选拔要公开透明,候选人公开发表的文章,应该在网上公布,接受全国科学界的监督。据称,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曾原则上同意,但一直未能实施,理由是“今年来不及了,下次再考虑”。

  就这么年复一年,年轻的科技后辈看不下去,指把院士候选人的学术资料公布在网上不过举手之劳,不知荟萃科学界精英的中国科学院,对如此小儿科的技术问题都不愿处理,说明其僵化的程度。

  另有网友表示,二院院士的评选过于功利性,因为涉及经费取得和待遇高低;“吃大锅饭”和“论资排辈”的观念至今未除。有的院士兼职过多、不务本业。李爱珍扬名海外,正好提供批评者一次发泄机会。

  一位自称了解选拔内情的网友说,现在各单位都在进行“造院士工程”,说白了就是把一堆人的成果,强加在一个人身上,然后以整个单位的力量,动用所有关系,进行造势和宣传。其实,一些当选人的学术功底不厚,学术论文少得可怜。

  这篇发表在《新华网》“发展论坛”的短文还说,为能当选院士,有人甚至用高酬请出资深院士,以讲学方式为己助威,实际上就是“拉票、买票”,令人大开眼界。

搜索
顶:2 踩: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9 (1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 (10次打分)
【已经有8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