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季羡林98岁任继愈93岁 两文化巨擘同日辞世(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本站编辑
热度147票  浏览2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3日 17:25
季羡林
任继愈

  [人物档案]

  生于1911年,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季老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

  季老驰骋于多种学术领域,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等。

  大德大智季羡林

  童年野孩子

  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的穷乡僻壤。他的童年只是在野地里疯,野地里长,唯独对于本能的口腹之欲,记忆深刻。

  “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是坑害子女。”——《回忆我的童年》

  反思文革

  嬉笑怒骂见真理

  文革时期,被打成“反革命”的季羡林曾想过自杀,但当他准备好了安眠药打算到颐和园自杀时,革命小将又来了,把他拉去批斗。他享受了耳光、唾沫、掌击等种种待遇,发现也是能忍受下来的,便丢弃了自杀的念头。“文革”期间,他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我现在在被批斗方面好比在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小小不然的我还真看不上眼。这次批斗就是如此。规模不大,口号声不够响,也没有拳打脚踢,只坐了半个‘喷气式’,对我来说,这简直只能算是一个‘小品’,很不过瘾,我颇有失望之感。”

  ——《牛棚杂忆》

  三辞“桂冠”

  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2006年,95岁的季老,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季老96岁时,写下《病榻杂记》一书,在书中,季老用通达的文字,辞去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

  “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病榻杂记》

  本报讯 昨日,是中国文化界最哀伤的日子,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山东籍文化大师的同时离去,让整个文化界陷入阴郁。

  昨日上午9时,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这位“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老人最终在医院里走完了他的一生。而另一位山东籍的文化大师——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逝世的消息相继传来,据悉,昨日凌晨4时30分,任继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生的归宿,最后的真理,如何与当前广大贫困的农民和破败的农村发生联系?”“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年轻的任继愈如此自问,并从热衷研究西方哲学转而关注脚下这片困难的土地。

  “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基于此,年轻而贫寒的季羡林在炮火纷飞、长年饥饿的异国他乡开始了艰涩的梵文、印度文和佛学的研究。对人类文化、对人类和平的热爱,使他掌灯到生命最后一刻。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老子全译》、《中国哲学史(4卷本)》《中国佛教史(8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7卷本)》…… 浩瀚著述,让人叹服任继愈经年累月的求索跋涉;9万余字的《罗摩衍那》、细小怒骂的《牛棚日记》,季羡林在文革时期坚韧的学术精神以及对人性的剖析,震颤心灵。

  他们学贯东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但是在一个需要大师的国度,在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一天之内陨落两颗巨星,学界痛悲、举国痛惜!

  本版文字由记者 王琼采写

  季羡林

  最后时光有儿子陪伴

  据悉,昨日中午12点左右,301医院为季羡林的家属安排了简短的告别仪式。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赵为民接受采访表示,北京大学已成立季羡林治丧工作组,并于昨晚在该校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南大厅为季羡林先生搭设灵堂,今日起对外开放供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

  季羡林之子、73岁的季承最近几个月一直陪伴在季羡林先生左右,季承接受采访时说,季老近日的胃口和精神也很好,仍然酷爱吃胡萝卜羊肉饺子。在前不久接受王小丫采访时,他思路极其清晰、逻辑极其严密地对着镜头,连续说了半个多小时。季老还表示,这半年心情一直很愉快,让大家放心。

  [情感纠葛]

  父子情 儿子叫他“季先生”

  有流言因北大的“软禁”,季老与自己唯一的儿子季承13年不曾相见,季承一直叫父亲“季先生”。去年11月7日,这对父子终于再次相认、相见,于是,这段时光成为季羡林最幸福的时刻。

  夫妻情 两人相敬如宾

  季羡林一生只有一段婚姻,而且还是包办婚姻,妻子彭德华比他大4岁。虽然妻子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一部著作,甚至一封信也没有给季羡林写过,但彭德华却十分贤惠,两人从来没有吵过嘴。

  爱情 难忘苦涩异国恋情

  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一书中回忆,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时,曾恋上一位德国姑娘,这位叫伊姆加德的姑娘是房东的大女儿,经常帮季羡林打字,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但季羡林考虑到家庭,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段感情。

  [各界追忆]

  学者余秋雨:

  与晚辈吃饭前他先换衣服

  有一年我和季羡林吃饭,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季羡林说要换件衣服,季先生身旁的秘书告诉他,余秋雨是您学生辈的,不用这么礼貌的,可他坚持要换。

  弟子钱文忠:

  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季羡林先生漫长人生的最后一段,以我们无法接受的突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老人家是愉快而满足的。作为一名学者,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任继愈

  一辈子不做“挂名主编”

  任继愈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一户小康人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4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开始了22年的教书生涯。期间,由他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教科书之经典,至今已再版十余次,为全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1964年,他筹建了新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开始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

  上世纪80年代初,任继愈提出了“儒教是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此观点打破了国内外思想界认为“中国古代无宗教”的普遍观念。

  1987年,任继愈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在卷帙浩繁的学术长河中,他认定了古籍整理这项远离名利的苦差使。对于古籍文献整理,任老有着自己的原则。从做选题、写提纲到审读点校,他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做“挂名主编”。

  为悼念任继愈先生,国家图书馆将于7月13日至7月15日期间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学术报告厅设置灵堂,供社会各界人士吊唁。7月17日上午,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任继愈遗体告别仪式。

  人物档案

  任继愈先生1916年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四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中国哲学史论》

  《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

  《任继愈自选集》

  《墨子与墨家》

  《韩非》

  《老子新译》

  《天人之际》

  《念旧企新》

  《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

  《宗教词典》

  《佛教大辞典》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

  《中国历史文化丛书》等。
TAG: 季羡林
搜索
顶:8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5 (4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46次打分)
【已经有45人表态】
6票
感动
4票
震惊
7票
4票
路过
3票
高兴
6票
同情
3票
难过
4票
无聊
3票
愤怒
5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