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揭开赵本山商人面目 靠卖煤炭发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星岛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47票  浏览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3月14日 20:20

    除了是著名笑星、央视春晚“小品王”,赵本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文化产业商人。不过,赵本山作为商人的另一面鲜为人知。有媒体曝光了赵本山的发家传奇,并且对刘老根大舞台的经营以及本山传媒来了一个全面深入调查。

靠卖煤赚文化的钱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赵本山的助理回忆说,赵本山1993年就开始做公司,但最初真正发财是从卖煤开始的。当时赵本山的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还没涉足二人转。文化和煤炭是最不相干的事情,但被赵本山巧妙地联系到一起。通过煤炭买卖,赵本山积累了一定资金,本来也可以一如既往,继续在煤炭领域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他十分清楚,发展文化产业才是自己的事业,煤炭生意能够带给他的只是资金的原始积累和经商的经验积累。因此,他决定把做煤炭生意挣的钱投到文化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都非常喜欢。赵本山一下子意识到,东北地区有数不清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让他们走向全国,肯定挣钱。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并且利用每次上春晚的机会,为二人转大打广告。二人转出名了,于是有了“刘老根大舞台”。

演出坚决不赠票

    “刘老根大舞台”位于沈阳市中街,演出场地能容纳近六百人。售票员李小姐介绍,剧场的票价是根据观众的承受能力确定的,最高一百元,最低二十元,许多人在倒票,而且天天都爆满。剧场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赵本山特别注重节目质量、时常翻新外,就是赵本山对企业的严格管理,从剧场成本、节目制作到演员收入,赵本山都严格算细账。

    赵本山严格的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重视市场运作,加强票务管理,从不赠票。在沈阳,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市民,都一样平等买票。赵本山有很多朋友,但他会拒绝任何白看戏的朋友。实在躲不过的,他就自己掏钱买门票。

靠业余演员打造电视剧

    凭借春晚出名后,赵本山搞起影视剧来。2002年,当赵本山拿出第一部电视剧《刘老根》后,人们发现,虽然这部电视剧在艺术上有很多值得推敲之处,但它却能在东北之外的地区产生很大的反响。之后的《马大帅》也同样火爆。

    赵本山的影视剧一般不用大腕明星,大多雇用东北本地的业余演员,赵本山说:“我的原则就是用自己人。除了个别专业演员,其他都是非专业。非专业演员开始拍起戏来很难,但他们没有任何表演痕迹,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然后,赵本山把这些非专业演员培养成明星,再回到他的舞台上去,去唱二人转、演小品。

构建文化产业链基础

    赵本山曾经说过,希望能在沈阳建立一所艺术学院,用来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同时将传统的东北二人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北京、沈阳不少学校得知赵本山要办艺术学校,立即闻风而来,争先恐后要求与赵本山合作,最后赵本山选择了辽宁大学,并成立了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学院为艺术类全日制本科,由辽宁大学提供宿舍、部分师资以及其他办学硬件,《刘老根》的部分演员就是从这里挑出来的。

    赵本山现在还成立了“本山传媒集团”,以演出业为主、以影视制作业为依托、以艺术教育业为基础、以传媒广告业为窗口。其中,艺术教育业为其他产业输送了大量的艺术人才,成为集团产业链条的重要基础——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刘老根大舞台”接受观众的检阅,也可以在影视剧中担当重要角色。

TAG: 赵本山
搜索
顶:1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31 (1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 (1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