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亚太美军紧盯解放军发展动向 调集大量战舰防范(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本站编辑
热度126票  浏览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4月12日 13:09
  【美国《空军》月刊4月号文章】题:中国让热度上升(作者理查德哈洛伦)

  中国军方正大力发展网络战、反进入武器以及其他旨在削弱美国优势的手段。

  大约25年前,一名美国情报官员在回答中国能将兵力投送到多远这个问题时,简短地说:“他们的军人能走多远,就可以投送到多远。”

  如今,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样的说法不再正确。

  中国已经完成了可能是规模最大的军事力量扩张。近15年来,它部署了核导弹和常规导弹,这些导弹可以打到从美国太平洋沿岸到华盛顿的广大区域。北京将一批先进的喷气式飞机、防空导弹、雷达、防空和反潜舰艇以及布雷艇投入使用,旨在消除美国空军和海军进入中国领空和领海的能力。

  中国已经开始建设能够将兵力投送到阿拉斯加、关岛和夏威夷的远洋海军,特别是要在南中国海及印度洋的航线上巡逻。之所以能以这样的规模扩张,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让北京的军事预算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正如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今年1月的证词所言,中国已经逐步形成了“雄厚的力量投送能力”。他说,这种加强军力的做法让人质疑北京关于实现解放军现代化只是为了防御的说法。

美军陆续把潜艇部队主力调往亚太地区威慑中国
  
美军将B-2A隐身战略轰炸机长期部署在关岛基地

  解放军的一个重中之重是为迅速征服台湾做准备。从而防止美国及时赶到,帮助台湾击退进攻。  

  中国未能说明自己加强军力的目的,这让美国高级指挥官感到失望。

  威拉德在谈到可能来自中国的威胁时说:“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我们的备战部队保持待命状态;继续强化我们对我们在该地区的盟友及伙伴的承诺;以符合国际法的职业化的方式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构成的每一个挑战。”

  国家情报总监、海军退役上将丹尼斯布莱尔曾在1999年到2002年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他对美国国会说,解放军已经获得了“能够击中位于西太平洋上的外国军事基地及军舰”的导弹,而在这个海域,只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和舰船。

  布莱尔说,中国已经提高了“在西太平洋实施反进入和区域阻遏战略的能力”。这一现实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美国针对该地区的军事筹划的考虑因素。

  为了对中国构成威慑,美国一直在将空中和海上的重要力量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目前,美国11艘航空母舰中的6艘、52艘攻击潜艇中的29艘都部署在太平洋司令部的管辖范围内。

  五角大楼也对美国驻韩国日本,特别是在冲绳岛的军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以增加其灵活性。

  美国空军在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长期部署轰炸机,此外,F-22“猛禽”战斗机也经常飞往关岛或冲绳。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美国会将“全球鹰”无人驾驶远程高空侦察机部署到关岛。

  由于美国在太平洋司令部的30万军人、水兵、海军陆战队官兵及飞行员当中,有10%被送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这些人暂时由来自美国大陆的军人顶替。

  在太平洋司令部的总部,工作人员把30%的时间用在了研究中国上。不过,威拉德对记者说:“把中国说成敌人是错误的。我们需要妥善处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威拉德在太平洋司令部的前任、目前已经退役的海军上将蒂莫西基廷也持温和态度,说尽管自己密切地关注中国,不过并不担心中国。

  他说:“中国人在我们后面。他们非常清楚这一点。用他们的话说,他们比我们落后25年。”接下来他又说:“我不知道这些差距能否简单地用先进多少年或落后多少年来表示。”

  1996年时,中国向台湾海峡发射了导弹,当时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是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约瑟夫普吕厄。从普吕厄到威拉德,多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都曾警告中国不要越界。

  为了推进与中国的对话,太平洋司令部大力支持与中国的军事交流。不过,中国数次中断了这样的交流,最近一次是在美国1月底宣布批准对台湾出售价值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之后。
TAG: 解放军 美军 战舰
搜索
顶:9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3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3次打分)
【已经有38人表态】
5票
感动
7票
震惊
4票
4票
路过
1票
高兴
2票
同情
3票
难过
5票
无聊
5票
愤怒
2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