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将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241票  浏览1025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1月22日 17:32

 在朝鲜战场(下)

  1、

  洪学智亲历了彭德怀与金日成的会见。

  日益凸显的后勤问题。在中朝两军高干会议上洪学智作关于后勤工作的发言,回顾志愿军后勤工作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美军13个后勤人员供应1个兵,志愿军1个后勤人员供应6——10个兵。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就在中朝两军高干会议举行的同时,美军利用其良好的后勤运输补给体系,迅速补充兵员及武器装备,原在釜山的美第10军也调到“三七”线附近。地面部队已达25万人。

  李奇微的磁性战术。重点对我后勤补给线进行打击。

  被迫开始的第四次战役。彭德怀、洪学智、韩先楚、解沛然对第四次战役的共识。邓华、韩先楚分别到东西线指挥。洪学智留志愿军司令部协助彭德怀指挥。

  在敌军的全线进攻中寻找破绽,彭总与洪学智、解方研究在东线进行反击。

  第四次战役的两个阶段。彭总与洪学智等研究决定,全线进入机动防御,争取两个月时间,掩护第二批部队开进。诱敌进入汉江以北再发起新的攻击。

  因情况报告有误,向9兵团运送补给遇到了麻烦,彭德怀大发雷霆,洪学智立下军令状。作战计划照常进行,9兵团仍然向前开进。洪学智指挥后勤部队按时将补给运到。

  彭德怀说——洪学智这人信得着!

  2、

  实施全线反击,发动第五次战役。

  洪学智主张把敌人放进铁原、金化再打,以逸待劳。邓华赞成洪学智的方案。彭德怀不同意。洪学智三次建议没能影响彭德怀的决心。

  志愿军在朝鲜已有14个军,6个炮兵师,4个高炮师以及铁道、公安、后勤等部队。彭德怀的作战部署。再三强调后勤重要,直言打了胜仗,后勤工作的功劳占一半。

  志司从上甘岭地区向空寺洞转移。

  洪学智抓防空不放松。为彭总加固防空。敌机来袭,洪学智掀了邓华的行军床,救了老战友邓华一命。

  美国政府撤换了麦克阿瑟。李奇微计划再次越过三八线,对志愿军进行狂轰烂炸。

  志愿军后方交通物资供应线受到严重威胁。

  第五次战役的进展并不顺利。突破敌人防线后无法立足巩固,没有制空权的作战。

  洪学智回忆第五次战役的教训:“从战略部署上说,口子张得大了,想一下子消灭敌人五六个师,过后看起来,是不可能的……”

  部队后撤中出现混乱。180师失去联系,彭总夜召洪学智。

  洪学智发现志司也面临危险,急调42军防守。

  180师的指挥失误导致该师全军覆灭,彭德怀要军法处置。

  战役总结,第五次战役虽然胜利但很不圆满。

  彭德怀后来总结说,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打法,洪学智向我提出过意见,我没有采纳,现在看来,洪学智的意见是正确的。

  3、

  美军对朝鲜志愿军后方的猛烈轰炸。不放过一人一车甚至一缕炊烟。后勤保障极为困难。后方供应物资百分之三四十在途中被炸毁。

  先天不足志愿军后勤供应体系。先是由匆匆成立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随着战线拉长,百万志愿军入朝,后勤弊端日益显现。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迫在眉睫。

  彭德怀要洪学智回国向党中央、政务院、中央军委汇报志愿军后勤供应。

  洪学智一路风尘回国。赶赴中南海向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汇报前线战况和极度困难的后勤供应。美军的飞机从1100增加到2000多架,国内战争“取之于敌”的做法在朝鲜战场根本行不通。洪学智向周恩来提出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的设想。

  欧美国家的大后勤战略:50公里前是是前方司令部的事,50公里后是后方司令部的事。战争不仅在前方也在后方。洪学智的思路和对策,成立后方勤务司令部——在战斗中进行保障,在保障中进行战争。

  周恩来十分重视洪学智的意见。

  马上就是五一节,周总理要洪学智五一上天安门。

  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洪学智。他感慨的说,志愿军打的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朱老总的评价:打的是一场现代化战争。

  4、

  问题谁来兼后勤司令——彭老总点将洪学智。

  洪学智和彭老总“吵了一架”才上任,向彭老总提出的条件是,将来还是要搞军事。

  到军师团调研,迅速建立起新的供应体制——把整个战区划分为战役和战术两个层次。从鸭绿江到军后勤之间为战役后方,从军后勤到前沿阵地之间为战术后方。新的供应体制迅速显示了优越性。

  配属志愿军的工兵、公安、运输、通信、炮兵、铁道兵、工程部队等庞大队伍统归洪学智和后方勤务司令部指挥。

  转入阵地战后,后勤司令部指挥的部队增加到17个军、6个炮兵师、4个高炮师、1个坦克师等。

  稳定的后勤与巩固的后方,为阵地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边打边谈”创造了条件。美军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在战场上也同样得不到。

  5、

  美军的“绞杀战”。把二战中在意大利成功运用的“绞杀战”用于朝鲜。埃佛勒斯特中将狂妄宣称,对铁路实施全面的阻滞突击,将能削弱敌人到如此程度,以致第8集团军发动一次地面攻势就可将其击溃,或者将能使敌人主动把部队撤至满洲里境内,以缩短其补给线。”

  敌人的疯狂轰炸和朝鲜的洪水给1951年7月的志愿军后勤保障造成极度困难。

  洪学智心急如焚,建议全军投入修路,陈赓副司令支持。

  彭老总说,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一定要千方百计打赢这场战役,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粮食供应几度告急,杨成武20兵团一度陷入断粮危机。洪学智紧急动员想尽各种办法解决粮食供应。

  洪学智和金日成首相商量借粮,金日成建议志愿军在朝鲜开设部分商店向朝鲜人民出售中国国内运去的部分生活必需品,回笼朝币,解决部队需要的部分经费。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志愿军后勤的长足进展。摸索出依托坚固阵地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的后勤工作经验。

  敌军的夏季攻势受挫,“绞杀战”不再奏效。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这次攻势是没选好时机、没选好地点、没选好敌人的败仗”。

  6、

  志愿军创造的奇迹:防空哨和防空火力网。铁路运输的“片面续行法”加人拉肩扛的战术。伪装术的成功运用。

  新安洲、西浦、价川铁路“三角地区”——77公里铁路,被美军破坏达2600多次,4个月中美军在这一地区投弹3·8万多枚,每两米中弹一枚。志愿军日夜抢修,打开了三角地区的封锁,美军无可奈何的承认,对铁路实行的“绞杀战”效果令人失望,凡是炸坏的铁路很少是在24小时内未能修通的。

  志愿军后勤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还没过冬志愿军就发放了棉衣,让板门店谈判的美军感到吃惊。

  金日成紧急约见洪学智,与洪学智商量,请志愿军帮助将前线的朝鲜百姓运往后方。

  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朝鲜最高人民议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

  彭总发表讲话,谦逊的评价说,一年来付出巨大牺牲取得巨大胜利,朝鲜人民感谢我们授勋,我是作为志愿军代表去的。但是论功行赏,这个勋章从大后方讲应该给高岗、从前方讲应该给洪学智,我只是代表去接受这枚勋章。

  彭老总给范洪学智的崇高评价——任劳任怨。

  7、

  洪学智再次回国汇报情况,毛泽东接见洪学智,亲自过问后勤保障工作情况。

  战争从前方转到后方。“绞杀”与反“绞杀战”的持续较量。

  著名的楠亭里战斗。志愿军防空部队与美空军激战,击落敌机7架击伤敌机18架。

  1951年上半年敌军损失飞机1743架。击落575架。

  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沮丧的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美远东空军对战况所作的分析报告也承认,由于共军后勤系统的灵活……绞杀作战未获成就。

  洪学智领导志愿军后勤部队大规模修建洞库,有效改善了物资存放条件。毛主席得到消息高兴地在政协全国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上大加赞赏。

  彭总奉命回国,临行前特意约见洪学智。一年半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结下的深情厚谊。

  洪学智没有忘记让彭老总履行诺言,将来回国不搞后勤。

  送行会上,彭老总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我告诉你,要是我做了参谋总长,你跑不了做后勤工作!

  8、

  由战斗演变为战役规模的上甘岭战役。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坚守阵地防御战。“也是一场名符其实的‘打钢铁’、‘打后勤’的现代化战役”。在43天的战役中,共供应各种物资1.6万吨。实际消耗1.1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5000多吨,平均每天120吨。一个团作战需要两个团负责运输作战物资。运输部队一个排四五十人把物资运送上去,只有两三个人能回得来。上甘岭战役证明在阵地防御战上,我军即使在没有制空权的条件下,以劣势装备也可以战胜现代化的敌人。

  为了对付敌人在谈判桌上的无理纠缠,志司决定提前发起夏季攻势。

  有力的后勤保障使金城反击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毛主席对这次战役给予很高评价。《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一文中评论说“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下面21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18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朝鲜停战协定终于签字。克拉克上将后来在回忆录写道:“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停战协议签订,洪学智与彭德怀、邓华、扬得志、李达、李志民等应邀到平壤参加朝鲜最高人民议会党务委员会举行的隆重授勋典礼。

  朝鲜劳动党和政治局宴请志愿军领导人,金日成盯上了不会喝酒的洪学智,金日成醉了,洪学智也平生第一次喝醉——这是为了来之不易的胜利。

  和平年代——

  1、

  1953年8月,带着朝鲜战场上的硝烟,洪学智走进了南京军事学院的课堂。和朝鲜战场上那些对手们不同,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不少是像洪学智这样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终于成为一代名将的。

  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官们对这位学习刻苦认真的学员印象十分深刻。仅仅只有一个学期,洪学智就不得不奉中央军委之命离开了南京军事学院。

  1954年2月,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全身心投入到我军的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中。建章立制、调整机构、加强后勤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全军部队实施统一供应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举行的授勋仪式上,从毛泽东主席手中接过了三枚一级勋章。

  1957年洪学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洪学智为和平年代的军队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

  在学习苏军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政策。洪学智结合我军在长期战争中特别是朝鲜战争中的实践,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上任不久,洪学智就提出撤销已经建立并隶属于中央军委的总财务部,财务部仍并入总后勤部。

  中国复杂的地理因素使军队驻扎条件大不相同,如何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后勤工作一项重大的课题。

  1959年3月洪学智从格尔木进藏,实地调研进藏部队后勤工作情况。西藏平叛胜利,后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庐山风云。

  洪学智上山时庐山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开始批判彭德怀。实事求是的洪学智看不惯大跃进的一些做法,佩服彭老总敢讲真话,面对不断升温的批判洪学智保持了沉默。讲真话不是时机,违心话绝对不说。接下来的军委扩大会议把洪学智也卷进了斗争的旋涡。

  无中生有的批判:一、洪学智当总后勤部长是彭德怀许的愿;二、第五次战役向彭德怀提出建议受到表扬是彭对洪的器重;三、彭德怀说论功行赏勋章应该后方给高岗、前方给洪学智。此外,与黄克诚长期共事也成了罪状之一……

  二十年后的平反,恰恰证明了当年的这些罪状正是洪学智的历史功绩。

  “历史早已对庐山会议、‘文化大革命’等一些重大事件和刘少奇、彭德怀等一些重大事件和刘少奇、彭德怀等重要人物做出了公正的评判。教训不能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那些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的人。”

  ——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写下的这段话,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肺腑之言!

  3、

  1960年洪学智下放到吉林农机厅任厅长。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少了一位上将,而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农机战线上多了一名新兵。

  也许从离开洪家老湾提着脑袋干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的那一天开始,洪学智就没有想过能活着看见革命的胜利,更没想过要当多大的官。这位上将军衔的厅官一上任,就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为农机事业开始奔走。

  从农机厅长到重工业厅长,洪学智足迹踏遍了吉林的山山水水。

  十年动乱,洪学智历经磨难。

  即使在文革中,毛泽东也没有忘记洪学智,托韩先楚转告洪学智:庐山会议只是一个认识问题。

  洪学智被下放到金宝屯农场劳动,与农工和知青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9·13事件”后,毛泽东又一次向周恩来打听洪学智下落。

  周总理向沈阳军区领导询问洪学智的情况,洪学智回到长春,担任石油化工局局长。领导了抚余油田的开发和建设。

  4、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各地举行庆祝游行。

  长春市的游行队伍中戏剧性的一幕:有人找到洪学智,要他立刻启程前往北京,中央派来的专机正在机场等候。

  飞机降落北京西郊机场。中央组织部的通知:从现在起归军队不归地方了。洪学智又一次归队不禁感慨万千。

  在十一大上已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此次来京是参加中央军委会议。会议合影时还穿着老百姓的军装,临时找了件军服换上这才真正成了一名军人。

  叶帅希望洪学智重回总后,邓小平点将,要洪学智走马上任当上了国防工办主任。

  战备形势紧张,军工生产先行,洪学智挑起了领导全国军工生产重担。

  国防工办重归军队序列、恢复军工厂的军代表制。拿出治军的办法治厂,谁的工作抓不好就撤谁,不管哪一级干部,如果闹派性影响生产就以误国误军论处。

  通知各部部长开会,有一位部长说有事请假,让副部长来开会。洪学智不准假——必须是部长来开会,请他考虑是国防的事情重要还是他的事情重要。

  那些日子里,洪学智吃住都在办公室。拨乱反正、狠抓治理整顿。抓质量、抓科研。

  西南反击作战之后,洪学智亲自去前线看望战后的部队和装备。轻装简从只带一个秘书就搭机到了西南前线。

  从前线的实际出发,解决大量武器装备问题。

  5、

  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不失时机抓民品生产,以民养军,为经济建设服务。

  国防工办在洪学智的领导下,贯彻中央和军委的指示精神,大力开展民品生产,从汽车到电视机、照相机等大批产品很快问世,著名的嘉陵摩托车就是在此时问世的。

  开展兵器外贸,在特区创办的第二年,就在深圳投资设点,成效卓著。

  6、

  1980年1月,洪学智调任总后勤部部长。心中的感慨——二十五年后重回总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变动,而是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考验。

  十年动乱对军队的影响未除,总后派性严重。贯彻中共中央决议,公开提出文革中的两派都是错误的。有人告状,也有人说捅了马蜂窝。中央和胡耀邦总书记的支持与肯定。

  1980年4月全军后勤工作座谈会。提出现代化的军队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后勤来保障。加强后勤战斗化建设。

  1981年5月就我军后勤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向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作了汇报,明确了我军后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1982年洪学智领导全军后勤系统进行大调查、大整顿、大建设。

  二分之一干部下基层调查,为基层部队官兵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洪学智也亲自带队到了新疆深入到基层哨所。

  各路调查组带回了调研报告也带回了录像资料。基层部队官兵的艰苦生活让老帅们也流下了热泪。

  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前提下,洪学智领导总后勤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钱少还要把事情办好的许多成功经验,有效保障了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华北大演习、建国35周年阅兵等特殊任务做出了贡献。

  1982年全军后勤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两个适应”:“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

  1988年,我军正式恢复军衔制,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0年洪学智离开军委领导岗位,并先后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7、

  1989年,洪学智率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朝鲜。

  相隔36年再次踏上这块志愿军浴血奋战过的国土洪学智感慨万千。

  正是在这块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号称最强大的美军进行了殊死较量,创造了让敌手胆寒的战绩,将正义与胜利永远铭刻在这块土地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光辉永存。

  洪学智将军是最后一位志愿军的主要领导人,他的逝世,也将一场战争的传奇划上了句号。也许,可以借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对手麦克阿瑟上将引用过的歌谣,为这位中国上将的一生作一个注脚:

  ——老兵永远不会死,他们只会慢慢的离开……

  2006-11-21凌晨

搜索
顶:14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6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 (66次打分)
【已经有86人表态】
14票
感动
5票
震惊
8票
3票
路过
6票
高兴
11票
同情
9票
难过
16票
无聊
6票
愤怒
8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安徽省阜阳市电信网友 ip: 220.179.*.*
2006-11-26 21:29:24
将军好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