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情感地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浙江一八旬老人先后收养近1300名孤寡残疾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发布者:tianshanyunhai
热度188票  浏览11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2月11日 14:19
浙江一八旬老人先后收养近1300名孤寡残疾人

三爷姆老人

  先后收养近1300名孤寡残疾人 三爷姆:母亲传奇

  台州路桥有座山,山上有座福利院,福利院的主人是位八旬老人。她自办福利院,先后收养了近1300名孤寡残疾人。如今,她被四邻八乡所有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尊称为“姆”,在当地方言中,姆,就是母亲的意思。

  三爷姆啊 方圆百里都知道

  上周,记者来到路桥桐屿镇下岭村,寻访三爷姆福利院。村口田中指路的老农呵呵笑道:“三爷姆啊,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

  循着老农的指点,我们爬上一座名为金岭头的小山,走进山岙,迎面就是一幢醒目的三层黄色大楼,周围是一圈依山而建的普通瓦房。东北角的一幢屋地势最高,墙上赫然写着“三爷姆福利院”几个大字。得知记者到来,三爷姆和女儿女婿迎了出来。

  虽说已是年逾八旬,三爷姆依然精神矍铄,一头白发纹丝不乱。慈眉善目的她拉着记者的手说:“谢谢你们来看我,谢谢你们惦记着我。”

  三爷姆的女儿童春香告诉记者,福利院里现在收养着52个人,这52人中,大多数是孤寡老人,另外还有流浪儿童、癌症患者、脑瘫患者、糖尿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年龄最大的有97岁,住的时间最长的有18年。

  福利院里共有60多间房,在三爷姆母女的陪同下,我们一间间地走进去。

  面对生人,房间内那些老人或病人的眼神,或高兴,或安详,或疑惑,或惊恐,或者根本就是木然,但无一例外的,当三爷姆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一位骨瘦如柴卧床不起的老人,见到三爷姆来到床前,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她颤颤巍巍着从被窝中抬起胳膊,握着三爷姆的手告诉记者说:“没她啊,早就没有我了。”三爷姆连忙握紧她的手:“老姊妹,躺下,躺下,不要感冒了。”三爷姆告诉记者,老人今年96岁了,进福利院已经有七八年了,一直瘫痪在床。她每天都要由三爷姆的女儿童春香给她喂饭、洗被褥、擦身子,陪老人聊天。老人有时候还要发发小脾气,别人来喂饭,她还不吃。

  我们走出老人房间时,老人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老婶啊,你万万岁……”

  童春香说,福利院里像这样躺着不能动的,还有40多人。

  我情愿自己少吃点,也要救济他们

  讲起创办福利院的往事,三爷姆老人的记忆仍像昨天一样清晰——三爷姆的真名叫洪云兰,因为年轻时便爱扶贫济困,加上丈夫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人们便尊称她为“三爷姆”。

  三爷姆17岁嫁到路桥上山童村。解放前,该村穷得丁当响。每年青黄不接时,许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三爷姆不顾家境窘迫,常将有限的粮食拿出去救济别人。次数多了,婆婆指责她“吃里扒外”。三爷姆说:“我看到别人没得吃,心里就难受,我情愿自己少吃点,也要救济他们。”

  困难时期,许多乡亲揭不开锅,吃糊喝汤也是奢望,三爷姆将自己收藏的番薯干一畚斗一畚斗拿出来接济乡亲,自己却喝番薯干汤。

  1986年春,丈夫过世后,64岁的三爷姆用省吃俭用积蓄的5000元钱,在邻近的金岭头建起了一间简易平房,开始专门收养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这就是现在的三爷姆福利院的雏形。

  慢慢地,三爷姆悉心赡养孤老的名声一点一点传开了,到福利院里来的人越来越多。收养过的人员中,有半数人生活不能自理,全靠三爷姆照料。“那时候,每到刮风下雨,我心里急得彻夜难眠,一定要打着伞一间房一间房地查看,生怕他们睡不好觉。白天更累,那些拉了屎尿的被褥臭不可闻,我都要一一清洗、曝晒。开饭时,我又要一个个喂过去,不断地为他们揩嘴揩脸……”

  在收养的人中,有的精神病发作,砸桌摔碗,甚至还袭击三爷姆,打得她头破血流,但她总是百般耐心,从无怨言。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拿不出一分钱,三爷姆自己贴钱予以照顾。有些人甚至连姓名都说不清楚,三爷姆就称呼她们“路桥阿婆”、“海门阿婆”、“江口阿婆”……

  20年来,福利院从小到大,依靠民政部门的帮助、善心人的捐款和三爷姆的省吃俭用,从当初的一间简易平房,发展到现在有60多间房,近百人的规模。从创办至今,福利院共收养了近1300名孤寡残疾人。

  时光荏苒,三爷姆越来越老,终于也力不从心了。1999年,年近八旬的她动员女儿童春香辞掉了工作,来到福利院做自己的助手。如今,女儿已经接上了母亲的班。

  我们不是来赚钱的

  随着要进福利院的人越来越多,福利院不得不扩大规模,增加人手。从最初的三爷姆一力承担所有的护理工作,到现在,福利院已经有保姆6人,管理人员6人。也因此,福利院的花销越来越大。于是从2004年8月开始,该院对有家属的收养对象,开始酌情收费。

  在如今福利院收养的52人中,有8人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另有许多人一个月只收200~300元,最高的收费是800元,“收费800元的都是那些长期卧床不起的,每顿饭要喂,大小便失禁。在市场上每月花1800元也不一定能请到照顾他们的保姆。”在福利院做管理工作的女婿余荷友说,福利院现在一个月支出的费用平均在2.5万元左右,但护理费加寄养费,一个月收入大约也就在1.5至2万元,差额部分目前全靠社会各界的捐助来弥补。

  “经常劝她们母女俩,我们能力有限,不能什么人都收,可她们当面答应,一转身,遇到那些落难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收下了,这只能是笔良心账了。”余荷友无奈苦笑。

  在一旁一直静静地听着余荷友给我们算账的三爷姆突然插嘴说:“我又不是要赚钱,难道还能见死不救。”

  三爷姆的善良无法让人不佩服

  接受完我们的采访,三爷姆母女俩准备行李,第二天就要飞赴北京参加2006年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论坛暨百位公益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这已是她们5赴京城了。

  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到2005年感动台州十大年度人物之一,这么多年来,三爷姆获得了无数荣誉,甚至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但无论什么荣誉,对于84岁的三爷姆来说,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

  “我从18岁开始做好事,做到现在,真的没有图过什么,也没指望谁来报答我,我只求自己心安。”老太太如是说。

  路桥民政局社救科的金科长曾多次到过三爷姆福利院,对福利院的发展了如指掌,他说:“从18岁做善事,一直能做到80多岁,三爷姆的善良让所有的人都无法不佩服。她的个人行为,是对我们公益事业的有益补充。”

  三爷姆的善行,更是感动了周边无数人。一位理发师,从1998年起,每月都来福利院给残疾人和老人免费理发;黄岩邮电局的一对退休工人夫妻,住到了山上,当上了三爷姆的帮手;路桥的义工团体,不仅送来了钱和物,还帮福利院装上了摄像头……

  在我们结束采访离开时,三爷姆站在福利院一间3层小楼2楼的阳台上,静静地向我们挥手道别。院子里,几位老人躺在椅子上安详地晒着太阳;一位不知身世的脑瘫患者,在院子的一角无声地坐着。

  这是一位84岁的老人花费了一生的心血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虽然平凡、简陋,甚至称得上艰苦,但这里有善、有爱、有情、有义……

  摄影手记:那些眼神

  采访拍摄十分沉闷,因为没有一个被摄者愿意“搭理”我,他们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我,仿佛看外星人一样。

  一位50多岁的妇女很是热情,她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她很负责地帮我指东望西,寻找“目标”,一会儿悄悄地对我说:给她拍一张,她快了!一会儿又对我说:记者,给他拍一张……老天爷,说心里话,我一点也不喜欢她如此直白的工作作风。

  与每一位被摄者对视,感觉都很揪心。除了老人的安详,就是那些不明“身份”者眼里的陌生、惊恐、嘲笑、疑惑和愤怒。那愤怒的眼神让我感到害怕,但我也能马上感觉到,那个愤怒的眼神也许永远不会发作。

  我能想象,风烛残年的老人们,每天正是在周围这样、那样的眼神中,坦然迎接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已不再计较什么时候会死去,正如身旁那些眼神的主人们,早已忘却自己为什么而活……

搜索
顶:13 踩:1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5 (5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8 (49次打分)
【已经有59人表态】
12票
感动
7票
震惊
10票
4票
路过
3票
高兴
7票
同情
5票
难过
5票
无聊
2票
愤怒
4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