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云南劳保局长被逼“卧底”多年:扮成农民工体验养猪(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者:社会编辑
热度806票  浏览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3月25日 21:05
  [导读]“华通是义乌最大的养殖场,我第一次进去要看它的环境,他们不让我进去,后来我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去,后来我觉得可以,就自己带了十几个人进去,实实在在做了半个多月时间。”
云南劳保局长被逼“卧底”多年:扮成农民工体验养猪(图)
  云南沾益县劳动保障局主管劳务输出的副局长陈家顺,是曲靖市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他先后五次在义乌附近工厂“卧底”做“农民工”,了解劳务工们的生存工作环境,因此被网友称为卧底局长。五年来,他先后带出了6000多名家乡的劳务人员到浙江打工。

  记者:在沾益,到外面打工的人多吗?

  陈家顺:劳务输出是我们的七大产业之一。劳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了,立足在义乌,拓展扬州、辐射长三角。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义乌,经我们介绍,到周围的浦江、东阳、金华、杭州的也多了。这个工作站也不仅是沾益县工作站了,现在是曲靖市工作站了。

  记者:这个服务站就像你们在义乌的一个窗口一样。

  陈家顺:就是一个窗口。我们做得最多的一个就是介绍劳务合作,一个就是帮他们维权。像他们在这边一个娘家一样。

  记者:不光你们沾益县的劳务输出,整个曲靖市都是靠你们的工作。

  陈家顺:对,曲靖市来长三角务工的几乎都是我们来联系的。这些年来,我们陆续带过来六七千人,包括老员工自己带来的新员工,一共有一万多人了。

  记者:这跟工作站的工作有关吧?

  陈家顺:这是密切相关的嘛!我们现在希望介绍一部分到扬州去(打工),但是大家还是会怀疑,而现在跟着我们在义乌,就像进了保险箱一样,所以他们几乎都到这个地方来了。

  “卧底”才能了解真相

  旁白:从2004年5月起,陈家顺便开始负责沾益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先后多次带领当地富余劳动力去广东打工,2007年,县里在义乌成立了劳务工作站,陈家顺成了站长。当时他的手下,只有一名县里的警察。

  记者:当时是什么机缘让你来到义乌?

  陈家顺:我做这个事情(带劳务工出去打工)早一点,我2004年到劳动局(工作),2004年6月份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了,当时还是行政命令式的,由县政府下命令到乡镇,乡镇把任务分到村委会,一级压一级地,希望把人组织起来。2004年我们到得最多的是广州深圳惠州。

  记者:那时候你介绍到珠三角的是用什么方式?

  陈家顺:最初是跟中介机构联手的,然后是跟企业直接联系。我还记得第一批是到深圳的松岗镇,第二批到惠州……第一批是我把他们的食宿安排好了上班了就走了,带第二批去的时候,我又会去看看第一批人怎么样了,第三批时又去看看第二批。2004年我去得最多,但是返回来也最多。

  记者: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

  陈家顺:我觉得两方面情况吧。深圳那个时候外地去的人特别多,当时我们心理准备没做好。

  记者:你带了多少个人?

  陈家顺:头两批都是100多。当时我们考察,都是走马观花地看,没能深入了解,就是接触(对方)人力主管,看看车间、食宿怎么样,也就是我们看不到软的东西,工资待遇怎么样、福利怎么样,车间管理怎么样啊,这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而这些是最重要的。

  记者:你后来卧底做考察就是为了考察软件吧?

  陈家顺:主要是软件,硬件一眼就看得清楚了。我们也不是主动(卧底)的,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记者:为什么?

  陈家顺: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仅仅按照企业方提供给我们的情况资料来告诉他们(农民工),员工进去了,感觉和真实情况有落差,情绪就会有点不稳了;第二个就是员工进去了确实也不适应,他们毕竟是从一个闲散的环境到一个集体的生活环境中去。新的环境新的工作,由此产生的问题特别多,确实需要一个人充当翻译和引路人的。

  记者:那就是负责厂方和务工人员之间的———

  陈家顺:交流和调整作用。我当时呢就想,如果以一个公务员身份进去(考察),很多情况都会落不到实处,所了解的情况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如果以一个民工身份进去,厂家对你没什么防备。食宿情况怎么样、工资待遇怎么样,管理方式怎么样,完全一览无余。这些真实情况了解以后,我们对家乡父老发布的信息也会是真实的。

  记者:这些数据是你调查得来的还是要求企业拿出来的一个数据?

  陈家顺:厂里的招工简章都是很含糊的,比如工资说1500到3000元之间,其实相差很大,到底一般能拿到多少?都要靠调查。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把一切搞清楚了,跟老百姓紧密相关的,吃的问题,住的问题,工资的问题,管理的方式,把整个生活环境问题搞清楚了。

  记者:也就是说这是你希望务工人员知道这些。

  陈家顺:对对对,这些必须要搞清楚了。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工资多少,第二个是工资按不按时发,第三个是吃要多少钱,住得怎么样、要不要钱?然后就是工作时间多长,这五点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还有他们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环境问题,对你身体有没有影响,我却是很注重这一点。厂里有没有职业病史啊,如果是职业病高发的,我是不敢介绍过去的。说实在的,化工厂我们一般不提倡去送,当然现在根据我们调查,职业病高发的、工伤多的、污染重的、环境差一点的(厂)一般是工资偏高的。这些利害关系,我是特别向他们讲清楚的。

  记者:你觉得这些很重要?

  陈家顺:我有一句口头禅,“宁愿少出去十个人,不愿意返回一个人”。返回去的人负面影响特别大,他讲的全是(外面的)坏话,好多人壮着胆子出来了,他这样回家去了,却感觉不到外面的好,只感觉到外面的风险,不光他不会出来了,受他的影响,亲戚朋友也不出来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旁白:从2007年开始,陈家顺卧底工作的厂家包括食品厂,养猪场,还去一家私立的学校做了一个月的老师。

  记者:卧底是上头的要求还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模式?

  陈家顺:我们要做这个事情,非得这样做。

  记者:见过别的地方有这样的先例吗?

  陈家顺:我们是逼出来的,因为一是政府下这么大决心想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产业,第二个是农民好不容易下这么大决心走出来,想跟着政府出去,安安全全的,结果还是这么个样子,跟政府出去都这个样子,那么自己出来呢?况且出来被骗去搞传销的,被骗进黑工厂的,这些报道常常见诸报端的,这样他们根本就不敢出来了,我们只有两个想法,第一,真实地宣传,组织发动,第二,实实在在带个头。我们经常跟员工讲的是如果我做得下来,你也做得下来,因为我们做手工活也好,做体力活也好,我们是不如你们的。至于工资问题,你来找我们,保证你们能拿到。

  记者:你选择去做调查、做卧底,是根据什么条件来选择企业?或者说,你希望他们去什么样的企业?

  陈家顺:现在我想选择技术含量高一点的,以前我们选择的都是简单的体力活,因为我们员工整体素质是这个样子。但现在这种状况有所变化了,现在城镇乡村的新增劳动力跟原来的老员工想法不同。

  记者:他们有新的特点了?

  陈家顺:是,原来老的员工只关心拿的钱多不多,不注意以后的发展,苦一点累一点他们愿意干,但现在的新员工除了注重拿到钱以外,还注重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现在更注重的是技术含量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想法,就是把简单的体能型转变成相对有技术含量、有管理含量的,重点发展技术性的务工人员。

  记者:你们怎么去筛选合适的企业?

  陈家顺:主要还是靠两个方向,一个是靠劳动部门推荐给我们,第二个是我们在附近的人才市场找的。我们核实以后,觉得可以,才推荐给务工人员。

  记者:很多劳动部门就是管介绍人进去,进去之后怎么样,就没人管了。

  陈家顺:我最害怕听的一句话就是政府在骗人。我在做员工的思想工作的时候,经常对他们讲,放心大胆地来,也许你们觉得其他政府会骗人,但是我们代表的政府不骗人。我说,你们做下来,不是我说的那样,那就来找我。

  记者:你们真的像保姆似的。

  陈家顺:是的,真的像保姆似的。最起码的要求是到年终了,你必须帮他们把以前的工资给清掉。

  记者:你第一次卧底食品厂的情况怎么样?那个月挣了多少钱?

  陈家顺:我那个月挣了1000多一点。迟到5分钟之内扣5块钱,迟到15分钟就算白做,没有钱。管理人员管理得很严格,你把这个东西做好了,再做不好就走,反正是计件工资,做不好就不要下班了。下班时还做不好,要么加班,要么扣工资。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在里面做一个月?

  陈家顺:工资一般都是一月一拿,一个月看看环境是不是适应,管理是不是适应;第二看看拿不拿得到工资。直白地说,我的素质比他们高,如果说我都拿不到,他们进去也拿不到。我拿到工资也是用了很多方法,花了很大脑筋,我都动了那么大脑筋才拿到,我们的员工100%都拿不到。

  记者:那你就把那个厂“咔嚓”掉了?

  陈家顺:对,咔嚓掉了。绝对不进去了。

  记者:经过“卧底”,一个月你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来决定是不是值得进这个厂?

  陈家顺:最大的感觉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后来我们还说了一句话:说了不算,要干。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我们就是感同身受,我说出来的话跟你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他首先从心里上就贴近你了,第一你是我老乡,第二,你说的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第三你把事情解决以后,他感觉到你说的话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有你做着,有你在我就不怕,反正有什么事情你给我挡着,我心里就踏实了。

  记者:如果你没有亲自进去?

  陈家顺:他不信,他根本就不信。

  记者:你做这个决定,跟你的领导是怎么请示的?

  陈家顺:一直没有请示,如果媒体不说的话,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记者:他们一直都不知道吗?

  陈家顺:从来没有说这个事情。我们就是把事情干好就行了,至于具体怎么去做,我想我可以把握原则。

  记者:你做这个事情居然还是自己偷偷摸摸地干的?

  陈家顺:是啊,我觉得这个也没有什么必要跟他们汇报。

  养猪,教书……现在最关心转型

  记者:听说,你还养了一个月的猪?

  陈家顺:对,是华通养殖场,2008年有些年龄大的(农民工)过来了,四五十岁的,因为他们进厂不适应,动作又慢,技术活也没有,这些人50多岁了才下决心出来一次,这一次叫他回去,他再也不会出来了,经济上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心理上又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想义乌这边规模型养殖还是很多,华通是义乌最大的养殖场,我第一次进去要看它的环境,他们不让我进去,后来我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去,后来我觉得可以,就自己带了十几个人进去,实实在在做了半个多月时间。

  记者:你养猪养得怎么样呢?

  陈家顺:当养猪饲养员嘛,脏是脏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很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去干的,它就是脏一点,时间相对自由一些。算下来一个月差不多拿1500元左右。

  记者:你觉得难熬吗?

  陈家顺:要说不难熬,那是假事,但是我觉得我能熬下去,他们也能熬下去,所以经常说我做下去了,你们一定做得比我好。

  记者:你好像去过学校当过老师?

  陈家顺:去年人事局和劳动局合并起来了,有大批中专生就业难,我就联系到义乌有这个学校,我想在这里为我们沾益的大中院校学生做一个就业平台,所以我进去做了一个月的老师。

  记者:你觉得你当那一个月的老师是认真的吗?

  陈家顺:肯定很认真的,其他人都认为我是老师了,我这个人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真真实实进入这个角色,你只有进入这个角色你才能感同身受。

  记者:你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农民工外出打工这个事情呢?

  陈家顺:第一个,出去可以马上挣到钱,可以改变家庭的经济情况,第二,政府的想法就是改变他们的思路,出去可以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你想法多了,觉悟就提高了。出去打一年或者两年工,你整体素质就上去了。

  记者:现在好像很多村里干部都有打工经历的。

  陈家顺:是的,很多的,出去以后想法和看法就不相同了,他考虑问题的时候思路也不相同了,很多人感觉打了一年工,回去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无论讲话做事的方式都跟以前不同了。

  记者:你喜欢这个工作吗?

  陈家顺:这个工作还是比较实在的,我很喜欢,而且我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转型升级这一块。我特别看重这些。农村十六七岁的孩子初中、高中没有升学的,放在社会上,不安定,如果把这一批人转成真正的技术人员,让他们进去以后一边打工一边培训技术,以后成为技术人员,我看3000元左右的工资是没问题的。

  记者:你也在找这样的企业?

  陈家顺:在找。这是我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把这个事情做好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TAG: 农民工 云南
搜索
顶:48 踩:4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8 (24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5 (202次打分)
【已经有267人表态】
36票
感动
28票
震惊
13票
39票
路过
34票
高兴
20票
同情
19票
难过
34票
无聊
18票
愤怒
26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