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台湾综艺节目堕落史 小S追问初夜问题遭炮轰(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国际在线   发布者:本站编辑
热度227票  浏览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6月03日 12:32
  前不久,台湾主持人徐熙娣(小S)在红遍两岸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追问韩国女子团体“Wonder Girls”的初夜问题,吓得几名成员花容失色。节目播出后,引来韩国媒体炮轰,岛内民众也直呼“丢脸”。

  然而近几年来,台湾综艺节目纷纷走上了“下猛药”路线,节目里大爆艺人八卦、请夫妻讲述闺房情趣已是小菜,互揭疮疤、当众大吵甚或从此不相往来才叫刺激,观众和媒体的胃口早于无形中被撑大。
小S(左)的“麻辣”功力登峰造极,“初夜”成为节目固定话题

  “两蒋”时禁说“Bye bye”

  在台湾这样一个看重儒家文化的社会,早期的综艺节目其实中规中矩。1962年,随着最早的电视台──台湾电视公司的开播,岛内综艺节目先驱“群星会”登上银屏。虽名为综艺,但节目的主要表演形式就是唱歌,而且还得配合当局唱些“净化”、“励志”的歌曲。记得早期以服装麻辣著称的崔苔菁,曾因在节目中用讲了句英文 “Bye bye”而受到“新闻局”纠正──电视节目上,一律只能用汉语说“再见”。

  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凤飞飞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彩虹时代”──“我爱彩虹”、“飞上彩虹”等节目陆续播出。这些节目仍以歌唱为主要元素,兼有访谈、才艺表演,成为往后十几年台湾综艺节目的雏型。后来所谓的综艺“大哥大”张菲、胡瓜等,都是凤飞飞一手带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胡瓜、阳帆的“钻石舞台”,张菲、费玉清的“龙兄虎弟”,徐乃麟、曾国城的“红白胜利”等节目陆续出台。相比之前,唯一多出来的桥段就是安排艺人玩游戏取乐。近来,台视在深夜时段回放1995年的“台湾红不让”,节目中艺人给朋友打电话的恶作剧,现在看来极其老派,但仍让台湾百姓怀念。

  吴宗宪开启“黄色”先河

  “两蒋”时代之后,随着台湾政治环境的开放,过去无法登大雅之堂的闽南语逗趣节目逐渐跃上电视。主持人以极其露骨、低俗的言语进行说学逗唱,一时风靡岛内中南部以讲闽南语为主的草根阶层。今日闻名两岸的台湾少数民族“立委”高金素梅,当年也曾受邀上此类节目鼻祖——猪哥亮的“歌厅秀”。当然,无论如何这种方言节目在电视台都属于“二线”,岛内综艺节目走上麻辣路线,进而成为整个综艺圈的主流,则要从吴宗宪说起了。

  吴宗宪发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此前他还只是胡瓜节目里的一个小弟。当时,吴宗宪看准了新一代收视群对“娱乐”两个字的需求,不但将岛内俚俗文化大量引入综艺节目,并增加了“性”的成分。他时常拿青春美少女作为节目话题,并在2000年前夕打造出“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使台湾综艺节目开始朝“黄色”倾斜。

  当然,除了吴宗宪,台湾综艺节目还有其他“流派”。1997年,“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操刀的“超级星期天”,首创了由主持人卜学亮替艺人寻故友的节目形式,同时推出艺人对某个词语比手划脚的猜谜游戏,一时间红遍宝岛。然而观众很快就对这些招儿感到厌烦,2000年台湾“大选”时,岛内各界对政治的热情达到最高点,这使得新闻与娱乐两种元素结合的综艺节目出炉。如政治模仿秀的“全民大闷锅”,新闻类节目与综艺节目的分野日益模糊。
“两蒋”时代的综艺节目中规中矩,主要以演唱歌曲为主要内容

  拜金崇洋是社会基础

  2000年之后,新一代的观众拒绝大场面的歌舞、无止尽的游戏及闹剧,只想听听大人物的小心事。谈话性节目的主题也从政治转移到秘闻轶事、名人八卦。吴宗宪开启的腥膻口味和张小燕带起的访谈之风,有了一个巧妙结合——小S担当了这个承前启后的角色。

  小S最初在吴宗宪的节目里插科打诨,在偶像剧《流星花园》后走红。《流星花园》在2001年热播,反映了台湾80后崇尚日韩文化、追逐物质爱情的主流,同时主张性爱解放。台湾向来崇洋,但并不见得了解对方文化内涵,仅取其个人享乐主义。小S集此于大成,出道之初便不讳言以嫁入豪门为己志,穿鼻环、舌环的举动曾惊动社会。

  相较传统歌唱、技艺型的综艺节目,谈话性节目更能压缩成本,填补台湾新冒出来的几十个综艺类电视频道。除当红的《康熙来了》之外,变性人利菁的《麻辣天后宫》,还有同类的《女郎俱乐部》等也都是循此模式,寻找与性爱、物欲相关的话题。这些节目因无法如《康熙来了》一样请到一线明星,便只得由一些过气艺人作嘉宾,当然他们的“麻辣”是不输人的。为了满足观众的偷窥心理,近来一些男艺人的妻子也上节目爆料,大谈闺中秘事。此外,陶晶莹主持的《大学了没》,则以各大学的型男美女、异类人士、搞笑谐星作噱头,尽谈声色犬马之事,充斥着一片纸醉金迷。

  “重口味”刺激娱乐产业

  台湾的家长时常抱怨,现在的综艺节目怎么都不请艺人唱歌,而全是新人唱歌选秀。也许,这是今日培养歌手的多元化途径所致,但舞台上的他们真才实学越来越少,麻辣、搞怪却越来越多。

  各家电视台“血拼”收视率的结果,导致了综艺节目的哗众取宠,“重口味”带动了从节目、明星到狗仔队的整个娱乐产业链。眼下这种炒短线、重外在、爱浮华的气氛,也反映了台湾年轻阶层的精神贫乏。与此同时,不少中年观众也失去了与大众娱乐接连的脐带,综艺节目“麻辣化”,其实也是两代之间思想鸿沟的映照。
TAG: 台湾 徐熙娣 综艺
搜索
顶:13 踩:22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5 (7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5 (59次打分)
【已经有60人表态】
20票
感动
3票
震惊
1票
5票
路过
3票
高兴
9票
同情
4票
难过
5票
无聊
6票
愤怒
4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