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你知道虚拟飞行吗?最昂贵的成人玩具(图组)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凤凰卫视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207票  浏览35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2月14日 14:58
  昂贵的成人玩具

  科技让航模更加刺激和逼真,发烧友们玩的是几乎与真飞机一样的航空模型。而与飞真飞机不同的是,航模用到的每架飞机都必须自己买来零件组装、喷气,自己控制一切。所以,无线电遥控航模水平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旁证。美国的航模运动水平相当高,经常名列世界前列;日本因电子工业很发达,在遥控模型器材的生产方面居世界前列。

  从1996年开始,中国航模爱好者队伍开始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到今天,中国像安群、董源明、赵天这样玩航模的人大概有十万。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如日本一个城市,或者美国一个俱乐部的人数多。

  “飞几百上千元的教练机不过瘾,数万元的涡喷直升机或者喷气机不是人人买得起,所以真正能玩的人并不多。”尽管想让更多人参与航模,安群还是清楚,中国目前像董源明、赵天这样能飞得起数十万元的航模,而且乐意去飞的人寥寥无几,“这是一项昂贵的运动,是成人运动,绝非单纯的玩具。”

  摔出超强心理素质

  成人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拿得起,放得下。

  “前两天摔了没?”、“坠机了?摔哪儿了?”……这是模友们打招呼的方式。由于无线电遥控航模的起降、飞行都完全受玩家手中的遥控器控制,而航模本身并没有真正的飞机那些安全设备,所以“摔机”自然成了每个模友最关心的问题。

  “就好比一辆轿车就在天上飞,下一秒突然就掉下来了,成了一团火球或者一堆零件,还有什么比这刺激。” 董源明自己没有“摔”过几次,倒是每天都看着别人的航模掉下来。“看人家摔机总有点幸灾乐祸。”

  其实,看到航模往下掉的时候,拿着遥控器的人考虑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有无危险、损失大不大,而是想怎样才能把它控制住,怎么才能把它拉起来,这种感觉是模友们追求的“人机合一”。

  所以玩航模的人都会说,这是一项特别考验人的运动,如果拿得起放不下,就一定不要玩航模。

  安群:最靠谱的“地勤”

  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一架数万元的模型,他愿意给更多人提供玩的机会。他最喜欢飞机场上那种人人平等的气氛。没有老板和伙计之分,只有飞得好和飞得坏。

  董源明说,安群有个口头禅,在航模界,能像他那样说那样做的人几乎没有。从这一点,董源明断定安群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他的重要飞行大都是由安群的鑫翔科公司做地勤保障,航模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也都全部交给了鑫翔科。

  “飞吧,摔了算我的。”安群经常对参加鑫翔科模型俱乐部的模友说。

  对这些模友来说,操控各种机型是他们的梦想,但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一架数万元的模型,安群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把大家聚在一起玩氛围看得很重,下班之后可以是另外一种心情。”安群说起他愿意这样做的原因,“在公司,职员很尊重我,但去了飞机场,大家都很平等,这是我最喜欢的氛围。”

  在玩航模时候,如果有人的飞机掉下来,大家会齐声喝彩;如果很久都掉不下来,就会有人装作拿BB弹的样子去射;甚至还有人会互撞。这是业余爱好者从航模中得到的“玩”的乐趣。

  “安群的飞机,都是别人飞得多,掉得也多。有时候一天就是两架。”董源明是看着这些飞机摔下来的人,“自己的飞机掉了,他还要跟着喊好。”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前不久一架贝尔430直升机遭到损坏,安群就没有叫好。

  当时也是安群组织的活动,一群模友去飞他的贝尔430。这是一种性能先进的直升机模型,全套配置超过8 万元,很多模友是第一次见到它。飞到最后,还有两个人不敢飞,安群叫助手不要拆装,对一直犹豫的两个人说:“飞吧,摔了算我的。”就在大家僵持的时候,另外一位模友将自己手汽模的遥控器拿给没有任何经验的女友。一转眼,女孩控制的汽模撞上了贝尔430,留下一个大窟窿。

  “就是觉得憋气,”安群虽然没有要对方赔偿,但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航模是用来飞的,要摔也不能摔在地上。”

  少年宫里的小飞行员

  和很多喜欢航模的人一样,安群也是从小就在鼓捣这些玩意儿。

  那还是六七十年代,安群参加了少年宫的模型小组。那时候的小孩,由于没有钱买“豪华”模型,就自己动手做“弹射”——轻木片和皮筋结合的飞行器。东西虽然小,但如果各个部分协调不好也上不了天,“最开始玩那些东西还像玩具,但航模不是玩具,它的外形和原理都跟真的飞机一模一样,就是按比例缩小了,所以某些技术难度反而更大。”

  后来的20年,安群当兵、工作,直到他90年代下海做了老板,才重新有了一些自由空间,可以自己玩了。他想起了少年宫玩的那些东西,就开始玩车、船,后来是难度最大的航模。他不仅自己玩得越来越疯狂,还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模型高手。

  在去年的北京市青少年汽模比赛上,安群拉住儿子安维康问,“儿子,赛场上有几个第一?有没有信心拿第一?”

  15岁的安维康大声回答,“放心吧,爸爸,我一定拿第一!”

  结果,安维康以绝对优势拿到了参赛组的冠军,安群把他的奖杯放到鑫翔科航模俱乐部最显眼的位置。安群不给儿子买400元以上的鞋,却可以把价值4000甚至4万元的航模拿给他玩耍。在航模论坛,安维康的网名叫小四眼,签名档写着“不花一分钱可以玩很多航模”。在他们家,不花一分钱就能玩航模的还有一个人。

  全家齐“发烧”

  几年前,安群父子都沉迷于模型,让不理解的妻子一度十分恼火,她经常以皮肤会变黑等理由不让这对父子出去。后来,安群故意让自己的秘书去学飞航模,还故意在妻子面前说,秘书学得很快,而且飞得很好。

  妻子似乎受到了刺激,到模型店找到负责人要装一架直升飞机,她也不知道要多少钱,怎么飞,“给你5000元,帮我装一个好的。”装好后,安群又暗地里让模型店的人赶紧教妻子飞行技巧。如他所料,妻子一下子就上瘾了。

  以前妻子经常埋怨安群,说航模就眉飞色舞,说到其他的就没有什么话了。现在,她还是会这样说安群,只是也开始和儿子去抢安群的那些航模。“你可能见过父子抢航模,或者夫妻、兄弟相互争一个航模,但你肯定没有见过母子抢一个航模。”安群对自己设下的“套”十分得意,“在中国,全家一起玩航模的并不多。”

  模友们的后备队

  从爱好者到真正做起了航模公司,安群投入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

  去年夏天,鑫翔科模型俱乐部赞助了全国航模大赛,为了保证比赛顺利举行,安群带着公司十几名主要人员筹备了几个月,连公司的所有面包车,都把后座改成方便折叠的设计,用来运送航模和设备。最后,比赛在北京郊外的水库边举行,各种航模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喝着冰啤酒、吃着冰淇淋和烧烤,像是过节。

  “我就是想做成一个狂欢活动,”安群喜欢做这样的组织工作,光是运送两台放电机就花了一辆重型卡车,“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需要发展航模运动,而且我们还可以以模会友。”

  为了能让模友放心去飞,安群从来没有以商人的方式计算航模俱乐部的赢利情况,虽然他经营的北京和平企业集团已经是有近十个子公司的成功企业。有一次,董源民的飞机需要换一颗螺丝,但他们找遍了北京城都没有这种螺丝卖。最后不得已,安群找了模具厂来开一个模具。开一个模具意味着至少要生产数万颗螺丝,而他们只用得上几颗,“没关系,先做出来再说,”安群对朋友们说,“大家缺什么东西,我就准备好,反正是为了下一次起飞。”

  想不到的是,这些游击队,也有可能也变成了正规军。

  “国家目前支持不了这样的高投入,我们全是自己准备,自己练。现在国家体委都表态了,只要我们组织参加世界比赛,我们就是中国队,可以穿上中国队队服。”安群对这份荣誉十分看重,“人得有个追求,你让我去赚钱我反倒没有这么大的兴趣。”

  董源明:一个“涡喷”高手的诞生

  “涡喷”是航模游戏的终极目标:涡喷飞机价格昂贵、技术非常复杂。为了掌握这种技术,他一年自费往返珠海几十趟,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涡喷”高手之一。

  2005年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来自河北的孙毅夺得了遥控直升机特技冠军,整个模坛都轰动了。

  三年前,孙毅只是河北秦皇岛港务局的一名司机,对航模也只是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但他来到北京,四处打听一个传说中飞直升机的高人,希望能拜师学艺。传说中,这位高人是航模飞行的天才,无师自通,但从不参加任何比赛,也不参加任何商业活动。后来,这位高人把自己的心得体会都无私地告诉了孙毅,让他迅速成长为航模界一流的直升机飞行高手,拿到全国冠军。

  而他的师傅,传说中的高人,在这个时候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涡喷机的飞行技术,成为中国屈指可数具有这项能力的人。

  这位传说中的高人,就是自称对航模没有任何情结的董源明。

  自学成材记

  董源明第一次接触航模是1999年的夏天,那时候电动航模在大中城市十分流行。

  最开始,一个玩航模的朋友隔三差五邀董源明一起去玩,但董都无动于衷,直到朋友说,“非常刺激,飞上去过后,他们的航模一个个就掉下来了。”董源明喜欢这些热闹的事情,“摔下来”让他觉得这玩意儿应该有意思。

  到了当时北京四环边一块农民麦地,“每个人都飞得很低,每个人都不敢飞,十几个人盯着飞机和遥控器,最后都摔机了。” 董源明觉得航模不是这样玩的,他看完之后就跑到一家模具店买了一套航模,光是遥控器就花掉1.5万元,“那种遥控器北京就那么一台,在航模店放了半年都没有卖出去,太贵了。”

  董源明以为,有了好的遥控器就学得快。当他去麦地里飞的时候才发现,无论怎么弄,航模就是起不来。

  没有办法,董源明又回去找到模具店老板说,“我不玩了,不会玩,除非你给我教程。”董源明知道,如果不找到什么好方法,即使航模飞起来了最后肯定也是摔。

  模型店老板什么都不教他,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人摔,就卖不出去零件了。倒是店员好心,偷偷给了他一个模拟器——可以模拟航模的实际飞行进行练习。有了这个东西,董源明一连练了一周,每天练习四个小时以上,等到他再次来到那片麦地时,他的航模一下就飞上了天。在那个年代,能飞上一层楼那么高就被认为是高手,董源明一飞冲天,一下子就出名了。

  虚心讨真经

  后来,董源明又从香港带回了好几架航模,他打破了当时的风气,经常是出去最敢飞的人。而在以前,谁都不敢先飞,因为谁先飞就意味着谁的航模就先掉下来,最后飞就能保存久一些。

  几年下来,董源明各种各样的航模都玩得差不多了,连教出来的徒弟都能拿全国冠军,人们说起他也会带着几乎神秘和尊敬。特别是去年,他又学会了涡喷机的飞行技术,成为全国少有几个能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的人。

  玩涡喷被模友认为是航模的终极目标:涡喷飞机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非常高,起落等很多细节的处理和真飞机一模一样。

  因为技术太复杂,董源明放弃了自学,去珠海找一个香港人。这个人在珠海租下了飞行基地,每周都带着世界顶尖高手在那里训练飞行喷气机。“他技术并不高,80%的飞机都是给别人飞。”董源明说,那里有40种以上的喷气飞机,简直就是全世界航模爱好者的一个梦。

  为了向他们学习涡喷技术,董源明去年一年往返珠海近十趟。“香港人排外,不是说你有钱别人就会把航模技术教给你。”董源明的执著和热情让香港人放下隔阂,他们成了朋友,相互交流飞行的技术和心得。

  没多久,董源明就公开展示了自己的涡喷机飞行技术,操控一架时速数百公里的F5E。记得在起飞的时候,很多围观的人都断言这架价值十万元的航模肯会像导弹一样,射出去就回不来了,但董源明就是敢飞,在飞行途中,他还接了一个电话,安群则在旁边提醒他飞行时间和相关注意问题。6分钟的极限时间后,他的涡喷飞机安全回到地面。

  “其实这种涡喷飞机起飞降落就和真飞机是一样的,只是控制起来比真飞机难多了,”董源明说,“真飞机装备有各种精密仪器,在天上飞的时候飞行员甚至可以睡觉,但航模非常原始,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手在控制,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现在,他对这种飞机的技术已经到了想飞就飞的程度,最多的时候,他一天飞了四架不同的涡喷飞机,人们经常是张着嘴看着他飞完整个过程。

  只有飞航模不掺假

  虽然对航模有着天才般的操控能力,但董源明却自称没有太多情结,甚至热情不高。

  “你不让我玩也无所谓。今天心血来潮就去飞,明天不玩了我就可以把这些送人。”董源明喜欢和一群人一起去玩航模,特别是参加安群组织的活动,“他这里能提供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别的地方绝对不可能,所以老板的实力很重要,有的航模店老板只是为了做生意,效果就不一样了。”

  不过,董源明也很清楚他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技术,“什么都是假的,连美元和脸都可以是假的,就飞航模就是真的。遥控器在谁的手上,飞机就是谁的。同样的飞机,我飞完了拿给你,你就可能飞不起来。”

  董源明喜欢这个圈子,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但大家都是玩,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就是看谁飞得好。

  赵天:让大脑飞得更疯狂

  下个月,一架珍贵的EC145直升机就将从德国海运抵珠海,为了把它最终送到石家庄,它的主人赵天新买了一辆全顺,并把后座改装,以方便EC145的运输。这位超级发烧友的另一疯狂动作,是自建机场,在家门口飞航模。

  EC145是德国欧洲直升机公司最新版的轻型运输和联络直升机,它噪音小、飞行速度快,可承载1名飞行员及9名乘客,最大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246公里,最大航程680公里。目前,世界各地的客户已经向欧洲直升机公司订购了95架EC145型直升机,其中80多架飞机已经交给客户使用。

  


  EC145型直升机的年生产能力是25架,而它的动态航模产品几年却只生产了一件,也许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件——完全依靠德国当地航模工厂用手工制作而成。

  下个月,这架珍贵的EC145直升机就将通过海运从德国运抵中国珠海,为了把它最终送到石家庄,它的主人赵天新买了一辆全顺,并把后座改装,以方便EC145的运输。

  在石家庄家里等待它的,还有近600架各式静态或者动态航模,它们占据了赵家的客厅、他女儿的卧室,以及一个单独的房间。

  EC145花了赵天大约40万元,但他对此毫不在乎,“这不是钱就能买到的,涡喷飞机现在还没有量产,需要很强的航空知识才能做,而且全是手工做出来的。”这正好符合赵天收集航模的标准——我喜欢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有的我就不喜欢。他知道,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

  7岁男孩的理想

  7岁之前一直住在大连一个滑翔机训练基地旁,赵天一直对飞机情有独钟。

  那时候,他每天就看那些飞行员在天空翱翔,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做开飞机的人。等飞行员不飞了,赵天和一群好伙伴就去帮他们推飞机,擦飞机,“这样就可以摸到飞机了”。

  后来,赵天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搬去沈阳,在离开的时候,飞行员送给他一架拉尔5的模型。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模,只是当时飞行员相互之间交换的礼物,但却成为赵天的宝贝,因为那么多小孩,就他一个人得到了模型。他带着这个模型,开始憧憬要当一名飞行员,但后来他还是阴差阳错地念书、当兵、做生意。

  虽然没有做成飞行员,赵天对航空的热情依旧不减,那些从小就开始乐阅读的《航空知识》,一直跟随他走遍了沈阳、石家庄;每次北京的航模展,赵天都不会缺席;每年珠海的航空特技飞行大赛,又是全家人集体出去的最好理由。

  有钱未必买得到

  90年代开始,真正的航模店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17岁那年,赵天在沈阳的街头发现了一家航模店, “我大叫起来,我终于有地方可以玩了,想象了十几年的东西终于找到了。”但那个时候,还是学生的赵天还没有钱,也买不起什么模型,最多就是把自己的压岁钱攒起来,只够买一架普通的航模。

  有一阵子,赵天看中了一架英国产的垂直起降直升机模型,是按照1∶24的比例做的,做工非常精细,赵天爱不释手,天天盼望着它1000多元的价格能降下来。直到这一版的航模都卖光了,赵天也没有存到那么多钱。

  多年后,当赵天在天津“基辅”号航母上游玩时,却意外在船上发现一家模型店,店里赫然摆着当年那款直升机。“我还在和他商量,我说你说多少钱开个价格。”但店主直到现在也没有松口,赵天也只好继续等待。

  等待这些来之不易的航模,他觉得很值得,“很多精细的东西几年才出一件,很多用钱买不到的东西,都是我喜欢的。”

  自建飞机场

  两年前认识安群之后,赵天开始玩起了动态航模。

  他玩的第一架飞机就是F18:速度快,飞行难度高,价格昂贵。结果那架航模在天上飞了不到两分钟,就从天上掉了下来,直接变成一团火球。刚开始赵天准备放弃动态航模,但安群说,“只有摔才算飞,否则连飞航模最基本的意义都没有了。”

  赵天这才慢慢体会到“飞”的感觉,“动态模型找让我到了飞的感觉,你会发现那不是飞机,那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在那里,人机一体。我们做不到,我们都在用大脑飞,但它让我更疯狂。”虽然赵天现在几乎没有时间练习,享受飞行的快感,但想到自己拥有那么多独一无二的航模,他也觉得满足了。

  到年底,赵天自己在石家庄投资的航模飞行表演专用机场将投入使用,这里除了有足够长的跑道,还有各种生活和辅助设施,是全国最好的航模飞行场地。“我喜欢看别人飞,像董源明那样的飞行员,看他飞的感觉特别好。”他说起自己修建机场的初衷,“这样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航模高手都可以来石家庄,在我的家门口飞来飞去。”

  尽管如此痴迷航模,赵天还是没有带任何一架模型或者任何一本航模书籍到他的办公室,他多年的员工甚至都不知道他这一爱好,“工作时不能让我看到玩的东西。”

  但下了班,赵天就愿意及早回家,享受与妻子、女儿共同拥有的时光,“我最大的乐趣其实不是航模,而是家庭。”不过,赵天的妻子也因为他对航模有了兴趣,平时航模组装、喷漆之类的活都是她做;而他们9岁的女儿则从小就学会了爱护这些航模,其中包括爸爸7岁的时候得到的那架拉尔5。
搜索
顶:5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7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3 (64次打分)
【已经有55人表态】
14票
感动
3票
震惊
2票
1票
路过
10票
高兴
7票
同情
4票
难过
9票
无聊
愤怒
5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