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高尔夫课等同精英培养 厦大校长是精英还是水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67票  浏览22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0月24日 13:45
石勇

  最近,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厦大将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以培养“精英”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朱崇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厦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是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责任的体现。

  如果高尔夫球仅仅是选修课,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此说什么。问题是,朱崇实不仅要让它成为必修课,而且放言这是承担培育“精英”的“责任”。正如华南师大的王建军教授所指出的朱有相当优越感,而且,看来这优越感还体现在道德上。对此,有必要指出作为校长的朱崇实在认知上的浅薄和逻辑上的混乱。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无可否认,作为一种奢侈运动,“打高尔夫球”是“精英”们的一种“身份表征”,有钱有权的主都有机会玩几下。正因为它作为一种奢侈运动与平民大众无缘,几成有钱有权的主的“专利”,仰赖于对比产生的特定社会身份标识,打高尔夫球才成为一种“精英”的代码和象征。

  然而,代码和象征与事物本身是两回事,其逻辑构成根本不一样。“打高尔夫球的人”与“精英”根本不能画等号,因为“打高尔夫球”仅仅是精英们表现出来的一种属性,正如他也住在“高尚住宅区”一样。

  要培养一名精英,只能从“精英何以成为精英”的角度上来考虑。一个人要成为一名精英,只能通过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取,并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责任感等,而不是会玩什么高尔夫球。

  朱崇实口口声声“责任感”如何如何的,我则严重怀疑,如果按照朱的这种思路,以后毕业的学生不能混入特权机构或厦门大学的文凭在这个科层化社会不能卖上一个好价钱的话,他们能否成为“打高尔夫球的人”都要打上个疑问,而厦大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更是痴人梦呓。

  以上都是在精英不是水货的意义上说的。事实上,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那些打高尔夫球的主能否被称为“精英”还应该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

  正是在此背景下,更应强调精英的知识性、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真正的“文明”。把这种连“贵族教育”都算不上而只能是拿纳税人的血汗钱来搞一种伪贵族的娱乐的“高尔夫教育”说成是“培育社会精英”,说成是具有社会责任感,恰恰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朱的“文明”也只能是德国文化语境中的那种“文明”,即没有文化的虚伪包装。
TAG: 大学 福建
搜索
顶:7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9 (1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87 (15次打分)
【已经有23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