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文体娱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影人:被好莱坞击溃自信 何时令外国山改名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娱乐编辑
热度137票  浏览1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月28日 18:23
  横扫全球的《阿凡达》,在成为历史上票房最高电影的同时,也留给中国电影人一个疑问:何时,中国的大片才能让别国的名山“改名换姓”?

  这两天沸反盈天的“张家界一山峰改名哈利路亚山”事件,有望在当地官员“未改名”的澄清之后,逐渐得到平息。尽管“改名”只是当地营销的手段,最终事实上“没改名”,但好莱坞大片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最后又反过来通过电影产品影响“原型”所在国,其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然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

  刚刚推出《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中国,又该如何应对新技术条件下好莱坞大片的冲击?

  2009年,辉煌数字背后难掩尴尬

  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电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09全年票房预计达62亿,同比上涨42%,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全国新建影院数突破110家,新银幕数突破600张,平均每天就有1.64块银幕诞生;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开启了国内影视娱乐公司上市的先河……

  “2009年中国电影的成绩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对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结说。

  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一年快速发展,但同时矛盾与问题也相伴而生。问题主要体现在“创作上题材重复、类型单一、手法单调”,“电影市场的竞争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行业内部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挤压和过度炒作行为”等。

  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大量拍出来的电影没能进入电影院与观众见面。2009年,能够进入电影院上映的国产片只有83部;2008年,406部国产片中上映的也只有80部左右,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

  有评论指出,一方面,大量小成本制作的,甚至不乏艺术性、思想性较高的影片被淹没在众多不曾谋面的影片中,潜伏的创作者只有被动等待某个投资人慧眼识才方有出头之日。另一方面,诸多的电影院里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所谓大片,导演为投市场所好,也只有拍摄古装片、搞笑片等时下主流商业电影,观众很难看到其它类型的电影。

  中国电影“不差钱”差技术?

  有专家称,中国电影已到了“不差钱”的黄金时代,当务之急是怎样有效提高影片质量,不靠迎合低级趣味,不靠简单的戏仿临摹,扎实创作,精益求精,拍摄出一批既真实表现社会、反映百姓生活,又在艺术上有所追求的优秀影片。“抛开电影文化价值体现和电影语言本身,《阿凡达》让我们发现外在的形式有时候可以确定影片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认为,正是对电影的独特优势的努力开拓,让更多人不再满足于在电视上、网络上看电影,而选择走进电影院。“这一独特优势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对在黑暗中集体观影感受的极度强化,让电影创作服从于观众的观影需求。”

  演员吴刚对《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重视电影复合型人才培养”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电影的制作手段相对落后,工艺水准也与发达国家的同行差距较大,必须认真学习。“科技创新是拉动我国电影技术转化的重要举措,放映机、硬盘、银幕、数据流、音响等技术革新,有利于电影产业的服务外包和制作市场的形成。”

  技术条件之外,电影制作各方面的人才缺口亦是多位业内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著名导演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对地震时大地晃动、楼房垮塌、尘雾弥漫等场景,运用分层拍摄、电脑合成等一系列高精尖手段。由于国内技术尚不成熟,只能依赖欧美和韩国技术顾问进行指导,但因为成本控制,很多设想无法实现。

  冯小刚分析认为,目前中国专门从事化妆、服装、道具、视听声画等特效制作的企业与人才奇缺。国有电影企业虽实力雄厚、设备一流,但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欠缺,对拥有5000多个功能的进口设备,只能用500个,造成资源浪费;而民营公司虽具有人才引进优势,但由于资金欠缺,设备投入不足,也阻碍了科技创新。

  有评论指出,国产电影最缺的不是金钱和时间,而是技术和人才。有些技术可以拿钱买,但人才是没法拿钱买的,特别是有品位、有水平、有艺术良知的好导演,更不是拿钱就能买到的。

  中国电影距离梦想有多远?张伟平:好莱坞击溃我们的自信

  导演陆川在个人博客中写到:“《阿凡达》让我知道,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到真诚,还有多远!面对《阿凡达》的纯净,我们应该羞愧。”

  “导演用他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话,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很多电影欠缺的东西。”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许柏林说。

  “与《阿凡达》相比,我们缺少一种对待艺术的诚意,缺少对审美底线的坚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说,“2009年,中国电影虽然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还欠缺对审美的追求,对人文情怀的坚守。这才是我们增加电影感染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有评论指出,面对牛气冲天的国内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从业者并没有报之以成熟、负责的创作态度,多部进入院线的影片颇具短线交易的投机色彩——表现的是工艺粗糙、一味媚俗,令人质疑中国电影业界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

  著名导演何平曾不无忧虑地表示:“电影市场好了,因为商业电影拍得很像商业电影了,越来越国际化。但电影拍得却不够好,远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那么有文化气质。”艺术创新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让他感叹“我们离国际水平越来越远”。

  《三枪》制片人张伟平则感叹,“我们今天没有被美国大兵俘虏,但是我们的电影,坦率地说我们已经被美国的电影俘虏了,我觉得真的不是骇人听闻。”

  在他看来,“好莱坞已经把我们的心理防线击溃了,其实好莱坞电影击败的是你的自信,一个民族的经济基础固然重要,但是比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自信心。”。

  “中国电影最缺好导演好剧本好演员,任重道远。”张伟平说。
TAG: 好莱坞
搜索
顶:3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4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1 (37次打分)
【已经有46人表态】
5票
感动
6票
震惊
6票
4票
路过
3票
高兴
4票
同情
4票
难过
6票
无聊
5票
愤怒
3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