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世界军事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国成为第3个能同时发展轻型与重型战机的国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本站编辑
热度121票  浏览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1月12日 14:40
     ●“我骄傲,是因为我的战机上写着‘中国制造’”

  阳光下,空军航空兵某师师长徐树雄的微笑,透着一股特有的自信。

  在他的飞行生涯中,有过许多惊险难忘的经历。可如今,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只有“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中的那次飞行。

  “那天,俄罗斯的蓝天格外高远。我和战友驾驶着我国新型歼轰机与俄苏-25战机并肩飞行。”

  那一次,徐树雄和他的战友创造了历史:我国产新型战机首次在异国升空训练,创中国空军多项第一。

  上世纪20年代,被誉为空军之父的朱里奥·杜黑就曾断言:空军应装备既能空战、又能轰炸的战斗轰炸机。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徐树雄和战友飞上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斗轰炸机,而且,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机!

  徐树雄说:“我骄傲,是因为我的战机上写着‘中国制造’”。

  新型战机的研制生产反映了我国航空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长期以来,我军飞机以仿制为主,真正属于自主研发的飞机不多。

  蓝天需要屏障,大国需要长剑。为了缩小差距,最近10年,我们追赶的速度“让世界感到惊奇”———

  2003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枭龙”叱咤蓝天;

  2005年,新一代高级歼击教练机“山鹰”定型;

  2006年,第三代战机“歼—10”巡航长空……

  据一直关注世界航空装备发展的徐树雄介绍,中国空军“航空战斗力”快速增长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歼—10战机在近3年的国际知名航空杂志的评选中始终位于前列。

  “今天,我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备同时发展轻型与重型战机实力的国家。”空军装备部长魏钢自豪地告诉记者,“从东海之滨到西北边塞,从白山黑水到南中国海,空军武器装备正实现新的跨越,向着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大步迈进。”

  ●“没想到,当年拟订的一些远景规划,这么快变成了现实”

  “看看训练周表变化吧,上面深深烙着装备更新换代的印记。”特级飞行员王志豪对记者说。

  曾经,机载雷达只能“看”到10公里左右,训练周表上夜航成为高难课目,像王志豪这样飞行技术响当当的尖子,一个月也飞不了几次。

  采访当日,记者从空军训练部门获悉:有十多个团在进行夜航飞行训练。这一数据显示:如今“夜航”已从高难课目转变为普通基础性课目。

  这一变化,缘于航空装备性能的大幅提高。短短10年,我国机载雷达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战机的眼睛越发明亮,看个上百公里易如反掌”。

  航空装备的信息化,成为空军战斗力成长的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空军部队从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转变。

  信息化装备推动临空轰炸走向了远程精确打击。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一条“我空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实现新跨越”的消息令世人关注。这天,浓云密布,我空军参演部队出动歼击机、轰炸机等战机,发射空地导弹数十枚,准确命中百公里外的目标。外电评论:远程攻击手段曾经捉襟见肘的中国空军正在进行的快速变革,令人匪夷所思。

  信息化装备推动基地化训练走向远程机动作战训练。曾经,空中加油技术是中国空军远程机动的“瓶颈”。如今,这一技术已被突破,空军部队作战半径成倍增长。

  信息化装备推动传统训练向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转变。空军在大力构建电子战训练场。“空中电磁走廊”搅活着蓝天演练场,并不断提高多机种多兵种电子对抗水平。

  空军装备部一位领导2004年曾执笔撰写空军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想。他感慨说:“没想到,当年拟订的一些远景规划,这么快变成了现实”。

  ●“有了这宝贝,千里之外的战机‘健康’状态一清二楚”

  初秋时节,塞外空军某航空兵师实施多机种对抗演练。

  “有了这宝贝,千里之外的战机‘健康’状态一清二楚!”质控室里,该师“夏北浩机务大队”大队长陈叔伟手持着PMA(便携式维修支持系统)对记者说。

  上世纪60年代初,这个师的机械师夏北浩在维护二代战机时探索总结出的飞机维护经验被称为“夏北浩检查法”,在一代代机务官兵中口口相传。

  如今,第三代战机落户大江南北,“夏北浩”的传人们发现传统的耳听、手摸、眼看等检查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装备的需求。着眼未来战场,空军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维修保障模式。

  机场奔涌信息流,战鹰保障“大提速”。记者从空军装备部门获悉,空军如今初步建成了联通空军、军区空军、航空兵师装备部、航空兵团机务大队以及维修保障一线的装备保障网络系统,年内所有装备三代战机的部队将实现维修信息化,航空兵部队的装备维修保障正跨向“数字时代”。

  在该师保障现场,记者看到,PMA被配备到每架战机维修机组,实时收集维修一线的数据信息。窗明几净的质量控制室里,10余台计算机一字排开,身穿白大褂的机务人员正紧张地对采集到的战机信息进行分析。

  他们给每架飞机都建立了详细的“电子履历本”,一旦战机某部位的健康指数超出了允许变化范围,机务人员就能很快判断出战鹰的“病因”,第一时间把故障隐患消除在地面。大队长陈叔伟对记者说:“凭借先进的故障分析预测系统,我们已经把100多起某型系统发动机故障消除在地面,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信息化手段成倍提高了空军装备保障效益。据空军装备部魏钢部长介绍,截至9月底,机务部门今年已安全保障飞行数十万小时,飞机完好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4%,保障空军部队圆满完成战备训练和抗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
TAG: 战机 中国
搜索
顶:5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5 (3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38次打分)
【已经有38人表态】
2票
感动
6票
震惊
2票
5票
路过
6票
高兴
1票
同情
5票
难过
5票
无聊
3票
愤怒
3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