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生活世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庆出现“黄漂”一族 混得好年收入可达80万元(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100票  浏览5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05日 20:03
  [提要]重庆黄桷坪一带生存着一群非主流艺术家,他们依附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501艺术仓库、坦克库等艺术圈存在,他们多数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他们被称为“黄漂”。黄漂以70后、80后为主,白天吃睡晚上作画成为他们的生活状态,而卖画则成为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其中混得好的黄漂每年固定收入在20万元到80万元之间,但初漂的艰难却难以想象。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黄漂!”昨日上午11点,26岁的泸州姑娘付艳又出现在黄桷坪著名的交通茶馆里。她显得有些不习惯,“因为我快一年没趁上午来喝茶了。”

  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我承认,现在黄漂一族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去年油画系70多个人毕业,有七分之一选择了当黄漂,我们成立了工作室,我是唯一的女生。”

  黄漂一族到底有多少人没人知道。“我们的生活一般是从中午12点开始的。无拘无束,不受时间限制,这是九成以上黄漂们的状态。交通茶馆的盖碗茶1块5,朋友们都爱来这里聚会聊天。”付艳说。
  位于黄桷坪501艺术仓库的器-house空间。黄桷坪一带是黄漂们的生存之地和精神家园。 本版图/本报记者 陈浮

  据介绍,黄漂大致分为五大类型:始终相信自己创作价值的执著追求者;毕业了不愿或不敢离开美院而在学校周边接活或带培训班的年轻人;利用一技之长帮人完成设计的“菜画艺术家”;寻求创作灵感的知名艺术家;漂洋过海来到黄桷坪的“洋黄漂”。

  黄漂——生存于黄桷坪一带非主流艺术家群体,依附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501艺术仓库、坦克库等艺术圈存在,他们多数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

  他们很少有固定住所,搬来搬去,给人漂浮不定的感觉。

   初漂的艰难难以想象

  2004年,付艳进入四川美术学院,但从6年前她还是徘徊在川美外的艺术考生开始,她逐渐与“黄漂”打交道。“黄漂们”对于尚未跨入或刚跨入艺术院校的学生们而言,是一个神秘但对艺术有狂热追求的坚实团体。

  “当年我来川美考试,教我画画的就是一名老黄漂。”付艳说,最初觉得这些黄漂们很有钱,生活无拘无束,活得很自我,“那时挺羡慕他们!逐渐接触才知道,黄漂们无论最终能否成为职业画师,刚开始漂的时候那种艰难是难以想象的。黄桷坪的生活成本一月要上千元,还不包括工作室和作画材料的开销。”

  “其他大学毕业时要么找工作,要么考研。但对于我们艺术院校学生而言会多出一类选择——在黄桷坪‘漂’起来。”在毕业前的一晚,一直没为找工作忙活的付艳出于对现实的考量和对艺术的追求,一夜未眠后做出决定:当黄漂。

  2008年7月,随着川美又一届学生毕业,和以往任何一年的7月一样,黄桷坪新一批黄漂群体诞生,而付艳便是油画系里唯一的“女黄漂”。

  白天吃睡 晚上作画

  “留守黄桷坪的艺术家多以70后、80后为主,其中80后占六成左右,能够呆两年以上的人少,女性就更少了。”付艳说,在黄漂圈内呆了一年,每次四五十个校友或老乡的聚会,女性最多只有五六个。

  “对于这种以青春和极不稳定的生活去搏击艺术的方式,并非每个女性都能玩得起。”付艳将女黄漂们归为三种状态:一是混迹几年后逐渐有了名气和渠道,作品不愁卖的成功者;二是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无奈持续漂下去的一族;三是和她一样毕业不久,对于艺术追求和生存方式有自己想法的人。

  “卖画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作品被收购多少、价值的高低决定了你漂的质量。”付艳说,女人尝试追求,可到了一定年龄,该结婚的还是要结婚,该消失的自然会消失。

  “刚开始漂时,要卖画或想卖个好价钱很不容易。”付艳说,在黄桷坪,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名气”可能都超乎想象,大家各自生活,一般中午起床,然后吃饭喝酒和聚会,往往到了晚上才靠灵感来作画。

  单打独斗成功几率小

  和不少新“黄漂”相比,付艳一直自认为幸运,从去年7月毕业至今,一年多过去了,她一直靠当初卖掉的3幅画支撑着生活,并还给家里寄了几千元钱“意思意思”。

  去年毕业时,付艳的画作参加各类毕业生作品展,被深圳一艺术收藏馆以2万元收藏一幅,另两幅则被北京一家画廊在策展人的推荐下买走。

  要生存下来,除了靠作品还需要人脉和运气。一年来,付艳与同当“黄漂”的同学一起建立了工作室,“单打独斗也有可能成功,但几率太小。”

  混得好的年入80万元

  黄漂们通过哪些渠道卖画?国内外的画廊又如何与“黄漂们”联络上的?圈外很多人都想弄清这一点。

  “要想别人了解和购买你的画有三种主流方式:一是依托501、坦克仓库这些已有名气的艺术基地(国内外每年都有画廊通过这些基地搜罗艺术作品);二是不断地参展,每次大展时黄桷坪的人都很忙碌。展出过程中有人看中了你的画,或通过参展的作品册与你取得了联系,就可商谈价钱;三则是靠人脉。“不少老黄漂都有自己的圈子,作品要出售自然也比新手多了渠道。”

  “混得好的黄漂,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画廊的画师了。这些专业画师每年给这些画廊供应 10幅左右的作品,每年固定收入在20到80万之间。”这些黄漂群是最受市场认可的成功者,“但无论收入多高,他们都会选择留守黄桷坪,甚至是租房住。但另有一些黄漂,有了名气就进京当了北漂。”

  金融危机 画卖不动

  黄漂生存压力更大了

  “追求艺术本身就是残酷和快乐并存。”说起现状,付艳倒并不悲观。

  地震过后 画难卖了

  “这个圈子历来有竞争性和不稳定性。只不过以前黄漂们的艺术生存氛围和生活环境都比现在好得多,而现在影响卖画收入的因素更多了。去年是个节点,先是汶川地震,收购画作的人情绪和对收藏的执著受到一些冲击,接下来便是金融危机,画卖不大动了,很多收藏者害怕价跌,问画的多买画的人少。”

  同时,美院主体搬迁到大学城新校区,也让“黄漂”们的士气受到了一定影响。“我身边不断有人离开和放弃,但也从未停止过新人的进入!”

  上个月,付艳所在的三空间画室就走了一人,此前半年内另有两人陆续离开,或北上漂泊,或改行找工作。但她也看到,不断有北京、上海甚至是国外的“洋漂”一族进入黄桷坪,“黄漂”从来就不缺后备力量。

  上一堂课能挣200元

  付艳不知道自己能漂多久,她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画廊开始寻找和固定地培养一批有市场潜力、能受藏家认可的新生力量,“黄漂”一族是画廊物色人选的重要艺术基地。

  “这几天一直有人在跟我谈买画,但出价比我预期的要低一万,可能我还是会卖,毕竟首先还得生存。”付艳说,此外带考班也是生存之道,每年大批的艺术考生涌向川美,黄漂们若能上课,每堂课收入在200元以上。

  师弟师妹崇敬“黄漂”

  对于当黄漂的师兄师姐,在校艺术生又如何看待呢?

  记者连日采访了四川美术学院及重庆师范大学的多名艺术类学生,他们对“黄漂”大多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他们很有个性,也很吸引眼球。”黄漂是一种文化,不少人认为,毕业后选择当“黄漂”是第二选择。

  “我读川美后才对黄漂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就读于川美设计系的大二学生李瀚然说,按川美等艺术院校历年的传统看,绘画系和油画系学生成为黄漂的指数更高,在他们看来多年学画已成生活的一部分。
TAG: 重庆
搜索
顶:8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2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27次打分)
【已经有32人表态】
5票
感动
2票
震惊
2票
2票
路过
3票
高兴
4票
同情
2票
难过
7票
无聊
2票
愤怒
3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