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国货伪劣形象 中国制造更名“Made by China”
中国政府为一扫“Made in China”等于伪劣烂货的负面形象,除决定2007年投入一千三百六十亿加强创新研发外,未来凡自主研发商品将抛弃“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一词,改用更具自主产权意味的“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
过去十多年,外商企业藉助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成本让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而这些挂着“中国制造”卷标营销全球的商品多数是已失去领先地位的换代产品。在生产过程里,中国企业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这类“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技术含量与品牌战略长期停留在二三流水平,加上不法企业的违法仿冒行为,导致“中国制造”产品在某些国家消费者眼中成为低劣、仿冒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官方近几年开始试图扭转现状,“自主创新”被提到国家发展议程。国家统计局11月26日公布消息称,2005年中国中大型工业的企业研发投入达一千二百五十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三成一,增幅连续两年超过30%。
消息人士表示,加强研发投入将使中国拥有越来越多具自主产权的产品,为了强调与“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旧形象的区别,业界已形成新共识:未来对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新产品将使用“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卷标。
消息人士强调,由“in”改成“by”虽仅一字之差,但用“Made by China”标签可突出自主产权的意义,与过去饱含加工色彩、缺乏自主产权的“Made in China”产品区隔开来。
过去十多年,外商企业藉助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成本让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而这些挂着“中国制造”卷标营销全球的商品多数是已失去领先地位的换代产品。在生产过程里,中国企业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这类“中国制造”的产品因技术含量与品牌战略长期停留在二三流水平,加上不法企业的违法仿冒行为,导致“中国制造”产品在某些国家消费者眼中成为低劣、仿冒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官方近几年开始试图扭转现状,“自主创新”被提到国家发展议程。国家统计局11月26日公布消息称,2005年中国中大型工业的企业研发投入达一千二百五十亿元人民币,较2004年成长三成一,增幅连续两年超过30%。
消息人士表示,加强研发投入将使中国拥有越来越多具自主产权的产品,为了强调与“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旧形象的区别,业界已形成新共识:未来对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新产品将使用“Made by China”(由中国制造)卷标。
消息人士强调,由“in”改成“by”虽仅一字之差,但用“Made by China”标签可突出自主产权的意义,与过去饱含加工色彩、缺乏自主产权的“Made in China”产品区隔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