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天山云海综合信息港 >> 资讯 >> 百姓资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哈原油管道油罐爆炸纪实:油罐里腾起蘑菇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发布者:转载
热度72票  浏览1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6年11月03日 16:38
中哈原油管道末站独山子油罐爆炸现场纪实

  “咚”的一声爆炸声后,储油罐里腾起像蘑菇云一样的浓烟;爆炸造成12人死亡,12人受伤

  10月28日晚,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独山子一在建原油储罐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2人死亡,12人受伤。

  由于独山子是目前中国石油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实施地,同时又是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末站,因此这次爆炸事故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

  黄昏中的爆炸声

  10月31日,新疆独山子区职工医院里一位29岁的伤者正在接受治疗。他叫程冰,是“10·28”爆炸事故的幸存者。

  程冰向《国际先驱导报》详细讲述了爆炸当天的情景:对于正在独山子施工的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职工来说,28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下午 16时,程冰和工友们一起在即将完工的巨大原油储罐顶部喷涂防腐油漆。这个油罐直径86米,高约23米,设计容量为10万立方米。

  19时许,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程冰和一些工友挪到一边稍事休息,另一部分工人仍在储罐内壁涂抹油漆。

  程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我和几个工友正在休息,突然眼前闪过一道火光,又听到一声巨响,随后我被一股有力的热浪一下子击倒了,周围全是火,让人喘不过来气,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了。”

  一位目击者当时正在距离爆炸现场约400米的工地干活,他说:“快下班时我突然听到‘咚’的一声爆炸声,后来看到旁边的大罐里腾起像蘑菇云一样的浓烟,我知道那里面有人在干活就跑到跟前去看,看到一些被炸飞的胳膊和皮肤,那场面太惨了……5分钟后,消防员就赶到了,警察和保安开始封闭现场。”

  19时23分,平静的独山子区职工医院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说“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施工现场发生爆炸。医院立即启动了紧急抢险预案。 7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与安监、公安、消防等近百人一起进行抢险救援。经过初步查看,医生将现场的2名工人先送往医院。22时40分,医护人员先后将12名受伤工人从现场送回医院并立即开始救治,同时运来的还有12名遇难工人残缺不全的遗体。

  当天深夜,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院子里,停满了警车和各种车辆。大楼里,事故发生后不久赶到的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市政府、独山子区政府有关领导正在开会研究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保安拒绝了所有记者和其他人员进入指挥部大楼了解情况的要求,记者只看到一箱箱矿泉水和馕(新疆常见的一种面饼)被送进大楼。显然,里面的领导已经连续开了多次会议。

  爆炸原因初步查清

  据了解,在事故中受伤的12名工人中,有6名伤情较轻,当天出院。另外6名伤者仍在住院治疗,均是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很多人在爆炸中造成暂时性听力障碍。

  在第二天举行的“10·28”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方面确定这次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12人受伤,死者全部是安徽防腐工程公司职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盛少琨表示,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工人喷涂的防腐油漆中有机物挥发产生闪爆,油罐内部表面受到损伤,罐体未受损伤。

  闪爆,是指易燃气体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立即燃烧膨胀发生爆炸。

  29日下午,有关方面进一步确定发生二次爆炸和严重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不大,附近的中哈原油管道正常运行。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第一条跨国输油管道,全长962.2公里的,西起哈国阿塔苏,东到中国阿拉山口,与之相连的新疆阿拉山口-独山子246公里原油管道是中哈原油管道的国内延续。今年7月29日,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原油通过这条管道注入了独山子炼油厂储油罐。

  此次发生爆炸的储油罐是为了中哈原油管道输油量逐步增加而新建的。幸运的是,爆炸事故没有影响中哈原油管道的正常运行。而哈萨克斯坦媒体对此次事故反应平淡。

  中国能源行业事故频发

  就在独山子原油储罐爆炸当天凌晨2时许,距离乌鲁木齐40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2团兴亚能建化实业总公司所属的第一矿井一号井发生爆炸,14名井下矿工全部遇难。一天之内发生2起重大安全事故,20多条人命顷刻间灰飞烟灭。

  新疆的这两起安全事故可以说是中国能源行业事故频发的缩影。近年来,中国重工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各行业能源大量消耗,原油、天然气、煤炭和化工产品供应持续偏紧,价格不断攀升,也使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盲目超产、忽视生产安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教授于安认为,目前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首要问题。如果要“治本”,必须加大企业公共义务,提高企业的安全成本,即让企业为公众安全埋单。
搜索
顶:3 踩: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3 (2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5 (20次打分)
【已经有23人表态】
4票
感动
3票
震惊
1票
1票
路过
2票
高兴
4票
同情
3票
难过
3票
无聊
1票
愤怒
1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