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揭秘:上万次风洞试验吹出新气动布局方案(组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网络转载   发布者:综合编辑
热度212票  浏览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2月21日 13:31
歼十战机空中翱翔
歼十之父总设计师宋文骢。
歼10首飞成功,所有在场人员热泪盈眶。

  1984年4月26日,由中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的歼-7C歼击机首飞成功。总设计师宋文骢由此从幕后走向台前,而更大的辉煌等着他去开启。

  2009年10月1日的盛大国庆阅兵典礼上,由宋文骢担任总设计师的新一代多用途战斗机歼-10,编队越过天安门城楼,是本次阅兵大典后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几大亮点之一。

  从解放昆明时的一名侦察兵成长为共和国的“蓝天骄子”,如今年近八旬的宋文骢,被云南读者推举为央视2009“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从游击队员到飞机设计师

  宋文骢原籍大理,1930年3月26日出生于昆明。苍山洱海赋予了他智慧和灵气,旧中国家乡的贫瘠和落后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学时代,他就加入了共产党外围组织,17岁时他参加革命,成为游击队员。1949年,当共和国曙光初现,19岁的他已经成为云南边纵部队的一名侦察员。在云南和平解放过程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传送情报,立下战功。

  1954年8月20日,宋文骢跨进哈军工的大门,从此与飞机设计结下不解之缘。哈军工的生活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领导是身经百战的将校,老师是调自各大名校的最好的老师——所谓“八国联军”(从美英法德意俄等国留学过的新中国最早的海归派)再加上苏联专家。

  无与伦比的教学条件,造就了一代又红又专的哈军工人。1960年,宋文骢30岁时终于走上了飞机设计的岗位。

  在此后的工作中,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宋文骢很快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迅速成为领域中的科研带头人,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成都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一航成飞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现在的宋文骢,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万次风洞试验“吹出”新机气动布局方案

  上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1970年,宋文骢带领同志们着手某新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研究。3个月后,第一套带鸭翼的高、低速模型风洞试验就开始进行。

  为取得精确的气动数据,设计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宋文骢亲自带领气动布局专业人员,进驻现场,实行三班倒,边试验,边分析,边修改。高速试验风洞安装在山洞里,试验现场气温很低,寒气逼人,大热天还需要穿着厚厚的大衣。试验环境十分艰苦,但他们没有退缩。

  研究成果都被成功运用到歼-10飞机的研制中。

  1983年冬,歼-10飞机第一期高速风洞试验在四川进行,而低速风洞试验也在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进行。

  一年之中,宋文骢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转战在模型生产、风洞试验、数据处理、绘制曲线、结果分析、布局改进等繁重的设计试验中。在一年的时间里,为选定气动布局方案,他们完成了两轮试验,如此快的速度在国内自行研制型号中尚属首次。

  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

  同年7月,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正是有了上万次的风洞试验,有了百万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正是他和同志们无数次面对试验曲线苦思冥想,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4小时报告确定新战机雏形

  在负责新战机任务之前,宋文骢还曾担任过国家重点项目歼-7C型飞机科研的设计师。他和参研人员一起,仅用了6年时间,歼-7C飞机就顺利上天,按期设计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受到部队好评。歼-7C型飞机的研制成功,完成了我国轻型全天候歼击机装备更新一代的任务。

  现在,宋文骢要面临全新挑战,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如何确定先进的空气动力布局。

  歼-10研制初期,宋文骢就清醒地意识到,新机研制必须充分应用当前国际航空领域的先进技术——鸭式布局。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多次论证、评审,新式气动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当时,他们和国外同步开始研究,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但已经有了百万个风动实验数据的宋文骢还是迅速明确了方向。

  几个月后,在新机方案论证会上,宋文骢从战术技术要求讲到飞机使用性能、系统结构、武器火控,4个小时的报告赢得满场喝彩。很快,他的全新思路就被确定下来,我国新一代歼击机有了雏形。

  空气动力设计的大方向确定下来了,另外一个新挑战却摆到面前——新的时代里,数字技术的运用在战斗机上必不可少,可数字式综合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综合,在我国还是一项全新技术,数字式电传飞机控制设计技术在我国航空领域更是空白。

  宋文骢发现,要实现研制突破,最关键的是缺乏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我国的研制体制和部分专业设置也不健全。“自力更生,填补空白”,下定决心的他又朝这个方向努力起来。

  经过努力,宋文骢终于主持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他带领同事一边组建,一边学习,逐渐形成了航空电子系统组、航空电子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组、机载OFP软件开发组等多个核心专业组。新一代航电系统、飞控系统设计研制有了新的战场,为歼-10飞机研制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26公斤的承包“减负”新纪录


  歼-10飞机的研发,是一项涉及全国100多个参研单位、20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投入在其中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作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需要总揽全局。在设计开发上,宋文骢有办法;在研发过程的管理中,宋文骢也想出了新招数。

  在新飞机的研制中,重量这个词时刻挂在每个人心头。因为哪怕飞机重上一两,都会消耗新飞机的机动性能。

  宋文骢深知这一点,他想了个新办法叫“重量承包”——负责各个体系设计的部门,都要为自己设计的那部分机件的重量立下“军令状”,只能“减肥”,绝对不能超重!结果,歼-10飞机的最终实际重量比原设计目标重量还减轻了26公斤,这甚至创造了重量控制的最优纪录。

  就在这样的一步一步中,歼-10走向完善,走向成熟。

  歼-10首飞他不紧张


  2004年春,在北方某机场,最初试生产的一批歼-10装备部队后,要进行部队飞行员首飞。那天的9点30分,只听一阵轰鸣,新机像箭一般冲出起跑线,“500米,600米,拉起来了!”第一架新机由试训基地李副司令员亲自驾驶飞上长空。紧接着,第2架新机05号由空军某团严团长驾驶也呼啸升空。4 分钟后,01号新机作通场低空表演。

  有人问他:“您曾经参加过歼-7C的首飞,如今又参加这种新飞机首飞,感觉如何?”宋文骢一笑:“这两次首飞,我的心情各不相同。歼-7C首飞时,我心情非常紧张,担心着各种问题,两眼紧盯飞机不敢移动。但现在这个新飞机首飞,心情非常激动但并不紧张。按理说新型飞机采用了新布局、新系统、新成品、新技术,难度大得多,但我知道我们的方案是先进的,设计是严密的,技术是过硬的,元器件、子系统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综合,进行了反复的地面试验。”

  说这些的时候,宋文骢谈笑自如,那沉稳,来自于他和同事们这么多年的心血沉淀。

  其后,歼-10的双座型等改进机型不断推出,性能不断完善。2007年,一航集团发布权威消息公开歼-10研发过程,实现了中国战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为有了这样一种性能先进的战机而自豪。而“宋文骢”这三个字,终将与歼-10飞机一起,闪耀在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光辉史册上
TAG: 歼-10 揭秘
搜索
顶:11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2 (6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2 (53次打分)
【已经有70人表态】
9票
感动
4票
震惊
5票
7票
路过
9票
高兴
8票
同情
10票
难过
9票
无聊
5票
愤怒
4票
搞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络资源

声明:本站所有新闻信息均为网络转载,但不表示本站同意其观点及说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被转载方并通知本站屏蔽该新闻,谢谢!